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感悟
(2014-11-15 12:43:04)
标签:
杂谈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赤子是指婴儿。为何婴儿含德深厚呢?因为婴儿没有发展出后天的分别意识,不分美丑,善恶,高低,贵贱,有着平等心,自然而然,不人我造作,不妄作妄为,品质最接近于天地自然之间的道。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是讲毒虫不叮咬婴儿,猛兽也不会吃婴儿,空中飞的老鹰等也不抓婴儿。这个现象我没有见到过,所以不妄加评论。但由此联系到在社会上与世无争的人往往也没有人和他争。这点我想所有人都有同感。但我们想不通真正与世无争的人又如何在社会立足,又如何有发展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几年,读了道德经我才恍然大悟,凡是要争的事情都是不值得争的,比如名利,权势,如果你自身的学问德行积累不配得这些名利,权势,就算争来,也是一时的,不会长久,所谓的德不配位。而反而大家不争的事情要多下功夫,比如品德,学问,真才实干,这些东西才真正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这些学问品德积聚到一定时候,自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名利财富也会随之而来。所谓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就是自然界的道理。我想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是不争而争吧。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我们常常看到婴儿浑身柔软无骨,但是握的拳头很紧,怎么也掰不开;不知男女欲望之事,元气非常充沛,浑身像个小火炉,阳气很足;一天到晚,扯着嗓子哭,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精足,无漏,至柔至顺,虚静守元气。和,是无分别,无杂念,混为一体,柔顺。我们常说和气生财,是因为和的状态时积聚顺势的状态,不漏,不逆反,不耗费,自然容易成事,容易得财富。常是自然而然,无欲无为,没有变化,恒常。明是道心显现,日日内照。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句话讲这真正有道心的人,会守和,守常,不立人我私欲,懂得守柔,守静。因为在和的状态的下,心会虚静,不妄动,能体悟真常不变的道,行事作为会执道而行,道反过来又养生。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这句话讲人们常常通过外在的锦衣华服,佳肴美食来养生,以为这是对身体有好处,也常常让自己心驰外物,精气神外泄,看似有力量,很能干。殊不知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是老子告诫我们凡是用外在力量来改变或拔苗助长内在自然而然的运行规律,都是背离了道,都将使事物过早走向衰亡。那么如何才是益生,才是强,才不会物壮则老呢?效仿婴儿,不妄作妄为,放下分别,守柔,守静,尽量减少精气神的损耗,让自己知和,知常,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