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之洞与翁同龢因何交恶

(2016-04-26 16:33:19)
标签:

杂谈


  不少史书上都提到张之洞、翁同龢交恶,原因为何呢?起因是回扣。


  原来张之洞在外省办事,用款较多,翁同龢在户部用事,对此素有烦言。当时户部有一条陋规:各省向户部报销款,户部要扣留4%作为户部大小官吏的好处。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后,编练军队,兴办实业,开辟港口,开支费用激增,比别省多几十倍。他认为户部按4%提留,实在过多,便请求户部减扣,减成2%,即每100万两留2万两。翁同龢执意不许。


  张之洞认为这是有意卡他,便写信给他的族兄、军机大臣张之万。张之万在咸丰初年曾授过光绪两个叔叔钟郡王、孚郡王教读,光绪生父醇亲王也以师礼待之。醇亲王听到张之万的反映后,特谕翁同龢,准予两广报销降低回扣,由此张、翁结怨。


  张之洞多年外放,很想调回京师。经大学士徐桐、荣禄等奏准,张由两湖总督调京,便取道上海北上,然途中奉旨,仍回两湖原任。这是翁同龢的主意。翁以军机大臣兼任帝师,这时正在办理新政,怕张回京后获两宫信任,参与新政,取代自己的地位。恰巧这时宜昌教案发生,翁便借机向光绪帝奏称:“宜昌教案关系重大,必须倚重张之洞在两湖的经验和声望,处理好这件事。若更换他人,将来处置失当,引起外交争执,恐于朝廷和地方均非所宜。”因此光绪帝又下旨,令张勿来京。张知道原委后,与翁怨恨加深,至死不释。


  此后,翁因戊戌变法失败之故奉旨回籍,受到革职处分,永不叙用,1904年病死原籍。宣统元年,张任体仁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时,主动为翁奏请谥号。他曾对人说过:“叔平(翁同龢字叔平)无他,惟不晓事与执拗耳,赐谥之典宜从厚。”这是宋朝司马光参与谥王安石说过的原话,张借用来讽刺翁的。


  1909年,张之洞弥留之际,亲自圈定自己的诗集,他的门生建议删掉一首诗后注,免与翁家结怨于文字间,张执意不可,可见张临死对翁同稣仍然未能释怀。诗注原文为:“叔平相国,一意倾陷,仅免于死,此种孽缘,不可解也。”      


        (摘自4月14日《人民政协报》 张增泰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