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4/large/002iq1Pjzy6MgwLJ93t83
http://s12/large/002iq1Pjzy6MgwMrM9R4b
印度媒体日前报道了玄奘“母校”那烂陀大学800年后复课的新闻。《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演绎的就是1400年前玄奘到印度那烂陀大学(或称那烂陀寺)留学的经历。玄奘在印度游学14年,其中在那烂陀学习和讲学的日子前后共有8年。作为一座千年名校,那烂陀大学经历过鼎盛、覆灭、重生,颇具传奇色彩,邻那烂陀遗址而建的玄奘纪念堂则见证了中印人民交流的源远流长。
那烂陀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帕特纳东南方90公里左右,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那烂陀之名出自古梵文Nalanda,“Nalan”意为莲花,“da”为给予之意,而莲花在印度代表知识,所以那烂陀意即“知识的给予者”。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当玄奘来到那烂陀时,这里“伽蓝(指僧众居住的庭院)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从挖掘出的那烂陀遗址来看,有僧院12座,占地200多亩,而印度考古学者称这仅仅是挖掘了1/10而已。
那烂陀大学,最早是一座名为那烂陀的寺庙,建于公元427年,由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所建。后来经过六代君王的不断扩建,终于建成一座如城市般规模的庙群和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寄宿制的大学,也是当时世界佛学的中心。除了印度本地学员外,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国家的学生,共有学员1万多人,教师2000多人,有8个学院。每天,这所大学都有100多个讲座同时开讲,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公元643年,去国怀乡15载的玄奘终于踏上归途,离开印度时,玄奘由那烂陀派出的随从队伍陪伴,带着需要22匹马才能拉得动的657部佛经再次历尽艰辛,返回大唐。
仿佛冥冥中的天意,玄奘离开印度6年后,戒日王去世,印度重新陷入动荡状态,而印度佛教和那烂陀也随之衰微。11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不断入侵印度。1193年,突厥人的后裔默罕默德·巴克提亚·卡尔基率领一支骑兵摧毁了那烂陀大学,并放火烧了三座大图书馆。据说,熊熊的火焰足足用了6个月才把 900万卷藏书焚烧殆尽。当时,那烂陀大学的许多高僧逃到西藏。
那烂陀遭劫后,又是几个世纪过去了,突厥的铁骑终不敌英国人的枪炮,莫卧儿王朝被东印度公司取代。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踏上印度土地时,他们对这片神秘的大陆几乎一无所知,因为印度人从来不热衷记录历史,史料也都是神话和传说。这时,在伦敦出版的《大唐西域记》英文版成为英国人手里的指明灯,他们手捧着玄奘的书,按图索骥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古迹。1861年,英国人康宁汉姆在《大唐西域记》的指引下在一片荒原中发现了那烂陀遗址,那烂陀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摘自9月11日《环球时报》 张笑竹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