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必纠缠于“红会占比不足4%”

(2014-09-22 08:21:26)

                     何必纠缠于“红会占比不足4%”

                  关注善款流向比关注善款数额更重要

                           

昨日,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989.4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06%。其中,基金会和慈善会系统接收的捐赠占总额的比例超7成,红会系统接收捐赠32.05亿元,仅占全国总额的3.24%。(9月21日《新京报》)

 

全国989.42亿元的捐赠总额中,红会接收额“仅”为32.05亿元,占比“不足”4%。相较于基金会和慈善会系统超7成的比例,这点捐助,的确有点微不足道。而这在种种关乎红会的负面效应铺陈下,对公众而言,又显得理所应当——“仅占4%”的表述,与其说表达了一种不满,倒不如说契合了公众某种心照不宣的期待。

 

红会自2011年6月以来,始终难以摆脱郭美美带来的负面效应 。后又因“善款未按指定项目使用”、“违规出租救灾仓库等事件,更让其公信力雪上加霜。而公信力恰恰是公共机构得以运转的基础,红会公信力残缺不全,捐赠人自然不敢将善款委托给红会,捐赠额减少,并不奇怪但如果就此认为,红会接收捐赠额“仅占4%”是不能饶恕的错误,是红会公信力破产导致的“恶果”,似乎又失之偏颇。


一方面,在中国的慈善系统中,慈善会与基。金会是主要的筹款机构,红会虽然下设基金会,但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组织,筹款并不是其主要工作,进行卫生普及与救生训练之类的社会实践才是红会主要职责。筹款额所占比例低,其实与其自身定位有关系。

 

实际上,诉诸过往,即便在“郭美美”事件之前的2009、2010年,在声誉没有受到玷污的情况下,红会筹集到的善款也不过占全国总额的7%左右。相较于慈善会与各种基金会,这个比例也并不高。

 

另一方面,慈善渠道越来越多元的慈善生态下,通过红会捐款,只是一种普通的路径选择。国家已经逐步放开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登记审批的背景下,慈善捐赠有了更多的流向。相较于半官方性质的慈善会、红会,账目透明度更高、自治色彩更浓的民间慈善机构更容易吸引善款。要知道,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公民关于慈善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萌发,权利意识支配下,“捐多少”、“怎么捐”已经逐渐让位于“捐哪里”、“怎么用”,显然,涂抹着行政化色彩红会不是第一选择。

 

是故,与其纠结于红会善款的占比问题,不如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善款的使用。如果善款躺在账户里睡大觉,或者明珠投暗,数额再多,也不过是对爱心的挥霍,慈善的意义也将被消解。反之,一个组织即便接收的善款很少,如果能用到“刀刃上”,物尽其用,也已经实现了慈善的要义。

 

红会占捐赠总额比例不足4%,不论是对比历史数据还是基于现实考量,都不是一个突兀的问题。过分强调“不足4%,反而有诛心之嫌。对慈善而言,只要捐赠额上去了,账目做到透明公开了,并能物尽其用,也就没必要再过分强调一家组织接收的善款多还是少。须知,慈善组织只是善心的中转环节,善意顺利无误地抵达需要的地方,才是慈善的完成。

 

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4-09-21/023930889398.shtml?wb_uid=2103151045&wb_mid=3757143355900938

 刊《长沙晚报》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4-09/22/content_2_3.htm

    福建日报;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4-09/24/content_771148.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