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乱停车背后的道德与公共治理之困
(2014-06-19 09:40:20)
17日早7时许,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兴隆家园小区东门主路上,一辆黑色别克车因堵住小区道路,被一急于出行的居民开车顶翻在路边,引来众人围观,事故已交由属地交通队处理。对此,小区居民呼吁,小区内乱停车的现象应得到尽快治理。(6月18日中国青年网)
“车没停对地方,被教育了”,这的确挺悲催的。但这似乎又有点自作自受的况味:小区是所有业主的公用空间,每个业主既有使用道路空间的权利,也有避免使他人路权陷入逼仄的义务,只顾自己停车,不管他人出行,未免自私了点。
在小区乱停车挡住他人去路,显然是没有公德心的表现。停车车主得到了便利,却是以以他人的不便来代偿的——“每天早上为了顺利开出小区都要相互挪车,甚至为此提前出门半小时。”道德资源缺乏,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但如果仅仅以单向度的道德论来考量小区乱停车问题,或许又是不够的,至少是流于表面的。道德流失的的背后,往往有着诸多“技术”因素的阙如,譬如规则不彰,譬如公共资源匮乏与配置不合理等等。
就以该小区乱停车现象为例,该小区在停车位资源的供给与规划上,明显存在诸多技术性问题:“小区内都不是固定车位”;“小区的地下车库内大部分租给了附近的4S店,剩下车位有限,我们也很无奈。”也就是说,很多车主之所以乱停车,表现得不那么有公德心,很大程度上,或是停车资源与停车规则(比如没有固定车位)没有合理调配,而正是这些外在的技术纰漏,才倒逼车主在个人利益面前,打开人性深处的潘多拉魔盒,根据自己意愿随意霸占资源。
链接:http://auto.sohu.com/20140618/n4009842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