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区乱停车背后的道德与公共治理之困

(2014-06-19 09:40:20)

                小区乱停车背后的道德与公共治理之困

                        王言虎

17日早7时许,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兴隆家园小区东门主路上,一辆黑色别克车因堵住小区道路,被一急于出行的居民开车顶翻在路边,引来众人围观,事故已交由属地交通队处理。对此,小区居民呼吁,小区内乱停车的现象应得到尽快治理。6月18日中国青年网)

 

“车没停对地方,被教育了”,这的确挺悲催的。但这似乎又有点自作自受的况味:小区是所有业主的公用空间,每个业主既有使用道路空间的权利,也有避免使他人路权陷入逼仄的义务,只顾自己停车,不管他人出行,未免自私了点。

 

     诚然,人都有自利倾向,黄宗羲谓“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但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如果人人自利,就不能产生有效的社会合作,孟子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克制与牺牲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要有公德心。

 

在小区乱停车挡住他人去路,显然是没有公德心的表现。停车车主得到了便利,却是以以他人的不便来代偿的——“每天早上为了顺利开出小区都要相互挪车,甚至为此提前出门半小时。道德资源缺乏,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但如果仅仅以单向度的道德论来考量小区乱停车问题,或许又是不够的,至少是流于表面的。道德流失的的背后,往往有着诸多“技术”因素的阙如,譬如规则不彰,譬如公共资源匮乏与配置不合理等等。

 

就以该小区乱停车现象为例,该小区在停车位资源的供给与规划上,明显存在诸多技术性问题:“小区内都不是固定车位”;“小区的地下车库内大部分租给了附近的4S店,剩下车位有限,我们也很无奈。”也就是说,很多车主之所以乱停车,表现得不那么有公德心,很大程度上,或是停车资源与停车规则(比如没有固定车位)没有合理调配,而正是这些外在的技术纰漏,才倒逼车主在个人利益面前,打开人性深处的潘多拉魔盒,根据自己意愿随意霸占资源。

 

   由此看来,在规则混沌与公共资源匮乏面前,道德或许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有稳定的资源调配规则与充足的公共资源,不敢说乱停车现象会杜绝,但起码,会有相当程度地减少。尤其是,如果没有能提供稳定预期的规则,车主能选择的,或许唯有见缝插针,才能保障自己的合理权益。

 

   公德心缺失的背后,折射的是公共治理的困境。目前看来,在公共停车资源匮乏的窘境下,按价格分配停车资源,并引入乱停车罚款机制,或是治理小区乱停车的权宜之计。

 

链接:http://auto.sohu.com/20140618/n400984266.shtml

 

 

 

 三峡晚报: http://news.163.com/14/0619/09/9V3FE9D500014Q4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