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格监管为营养餐工程保驾护航
(2014-03-28 10:11:35)
长治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启动营养餐工程提升后勤管理水平的通知》,决定全面启动营养餐工程,提升寄宿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学生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4月1日起,长治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每天都能吃到肉蛋菜合理搭配、花色品种丰富的营养餐了。(本报昨日4版报道)
长治“全面启动营养餐工程”,不是新鲜事儿。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已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彼时,长治也积极响应国务院精神,在全市农村寄宿制小学推行“一颗蛋和一两肉”营养餐工程。如今,长治在此前“一颗蛋”工程的基础上,将营养餐工程由农村寄宿制小学扩展至农村寄宿制初中,而且提高营养餐标准,值得称赞。
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体、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机。但对很多农村寄宿学生来说,由于学校餐饮条件与家庭财政的单薄,营养水平往往难以跟上身体、智力发育需求。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营养滞后,不仅影响身体、智力发育,进而也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兹事体大,怎可不重视农村寄宿中小学生的营养摄入水平?
长治在全市所有181所农村寄宿制小学、67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全面启动营养餐工程,全学年每人补助750元,显然是将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看得很重,用意甚好。但良好善意,如果在落地过程中打了折扣,营养餐缩了水,就消解了政策善意,甚至丧失政府公信,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启动营养餐工程还需加强监管,确保营养餐工程与学生胃口“无缝对接”。这是营养餐工程的重中之重。
从各地实例来看,营养餐工程在落地过程中变味、缩水,并不少见。一方面,营养餐质量问题频现。比如发霉面包做营养餐,小学生喝营养餐牛奶腹泻,甚至出现营养餐中毒等恶劣状况;另一方面,每天3元的营养餐经费时被挤占、贪污,导致营养餐数量、质量出现大幅下降,营养餐变成“问题餐”。诸般劣迹,都说明,若无严格监管,营养餐只能沦为利欲熏心者砧板上的“肥肉”。
故而,唯有加强监管,才能将确保长治营养餐工程不变味。从经费管理来说,财政部门要严格遵照“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的原则,加强对营养餐经费的审计管理,避免支取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从营养餐质量保障来说,后勤部门要严格原料采购、贮存、加工、烹饪程序,使营养餐符合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此外,还要建立严厉的惩罚纠偏机制,一旦营养餐出现问题,就要严惩相关负责人。在施行营养午餐多年的日本,少一块鸡肉都要被认为是重大责任事故。在营养餐监管过程中,不妨学学日本的这种严格监管态度。
确保营养餐质量的关键在于监管。唯有严格监管,长治才能确保营养餐工程安全、卫生、稳定。营养餐工程是良心工程,切不能在进退失据的柔性监管中,将良心工程变为糟心工程。那样的话,所谓营养餐将变得没有一点营养。
链接:http://epaper.sxrb.com/sxwb/20140327/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