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饭碗与归属感说起

(2013-11-27 08:59:09)
标签:

杂谈

                      

临近岁末,大学毕业生又逢求职“寒冬”。在这场未来“饭碗”的争夺战里,不少人怀揣创业梦想,却感叹脚下无路。从事业单位到私企,从没有工作经验到发明“绿媒”创业,短短5个多月,24岁的女大学生王芳完成了从零到200万元订单的完美开端。1124日,王芳致电本报称,愿意提供援助,帮助更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1126日《山西晚报》)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平民化转型,曾经的“天之骄子”,也不再是工作无虞的一群。人生的岔路口前,他们也难免感到迷惘。尤其是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史无前例的699万,就业竞争可谓惨烈。若没有准确定位与一技之长,很难说,能找到什么合意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体制内,或就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来,很多岗位不需工作经验,只要是大学毕业生就可报考,门槛较低;更重要的是,进入体制内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生活不再飘摇无定。正是在这种驱动下,今年又有152万人踏入了国考考场,去争夺60:1的工作岗位。

 

百万大军挤独木桥,气氛颇为热烈,但你又很难说,这真正是他们的兴趣与理想所在。就比如费力进入体制又逃离体制的王芳,报考事业单位不过是迫于父母压力:找一个能“正式就业”的单位。但问题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既用不上大学所学,也很难产生自我实现的归属感。而选择离开,自主择业,或就成了一个突破。

 

王芳扔掉“铁饭碗”的逻辑并不难理解:所谓职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饭碗问题,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问题。但这两者,又往往难以两全。福利待遇好的职业,不见得你就喜欢,自然也谈不上自我实现了;做着喜欢的工作,待遇又未必负担起你的生活,归属感有了,生活压力却无有已时。

 

对于这一点,做学问也不例外。我的老师王三义先生曾写过一本《学问与饭碗》的小书,他在书中感慨道,“科研人员搞研究做学问,既要应付考核又要追求学问,既要成果累累也要精品传世,……似乎一样都不能舍,不‘兼得’不行。但问题在于,‘兼得’也困难。科研只为稻粱谋,似乎亵渎了学问的价值,多和快也难以保证学术含量……”。粗制滥造难以产生职业归属感,N年磨一剑又会错过职称评定而饭碗不保。归属感与饭碗,对学术人而言, 同样是个两难的问题。

 

但自我实现与饭碗又未必不可兼得。就比如王芳,依凭兴趣与职业敏感,自创了“绿媒”广告模式,短短五个月签单200万,不仅得到了“大饭碗”,而且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浓烈的归属感相伴,这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儿。

 

实际上,正是因喜欢,有归属感维系,也才能对王芳产生足够的激励,进而获取事业上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指向最合适的职业。正如王芳的创业初衷:兴趣所在,喜欢这个行业;梦想所使,想创业一番。这两个特质,辅之以对广告营销的敏感性,奠定了王芳如今的成绩。

 

质言之,归属感与饭碗,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归属感,便冲劲十足,自然取得好的业绩,饭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而饭碗有了保证,又能强化这种归属感。如此看来,“史上最难就业季”或许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对混沌度日的毕业生来说,任何一个就业季都是“最难”。有明确的就业规划与目标,何愁“就业难”?怕的是浑浑噩噩,自暴自弃。有了职业兴趣,就会有归属感。而归属感的激励作用是明白无疑的,只要能在有归属感的职位上踏实奋进,饭碗迟早会有的,而且会很大。王芳便是一个标本。大学毕业生当三致意焉。

 

链接: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1/26/31552839_0.shtml

 

 

 山西晚报第一观察http://wbnews.sxrb.com/news/pl/191994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