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言虎
王言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17
  • 关注人气:4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膜哥”月入一万五,看起来很美

(2013-09-16 22:34:21)

                   

                  “贴膜哥”月入一万五,看起来很美

                 

                         文/王言虎

近日,有市民在网上爆料称在南京南湖有位远近闻名的“贴膜哥”,一天最少500元,月入近两万元!此消息立刻成了网络热议话题,很多网友感慨:“辞职去贴膜!”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找到了“贴膜哥”小蔡,这位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如今靠贴膜买了车还娶了媳妇。(据《扬子晚报》9月15日)

   网友对“贴膜哥”月入一万五“羡慕嫉妒恨”,背后的逻辑是其身份与收入的不匹配:卑微而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真有这么高的收入吗?从工作体面度来看,贴膜当然算不得好职业;但如果仅以职业身份来度量其收入,那就有点无知了。

 

首先,价格是稀缺性的表现。市场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制造了巨大的手机膜需求,相比手机膜市场而言,以散工形式呈现的贴膜工,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从大街小巷贴膜工的生意火爆程度就能看出来。其次,现代经济制度是分工的制度,讲究精细化和专业化。手机贴膜,看似简单,但其实它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就比如贴膜过程中的灰尘处理,一不小心就会功亏一篑。所以,贴膜也可算作一门工艺。再则,生意人讲“有利无利常在行”,贴膜生意并非一开始就赚钱,成本投入、技术磨练、市场风险都需要慢慢摸索。

 

事实上,媒体报道“贴膜哥”月入一万五,也不乏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考量。必须明确,月入一万五在手机贴膜行业只是个别甚至小概率事件,毕竟,并不是每一个贴膜工都在南京,也并不是每一个贴膜工都有小蔡那样的“独家技艺”。况且,贴膜行业也是一个季节性行业,这时节正值夏秋,生意旺,自然赚得多;淡季时,未必就有这么好的收入。

 

更重要的在于,衡量一个人的社会福利,永远都不是只看他的收入水平。与大多数人一样,贴膜工不是简单的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也需要归属感与安全感。月入过万,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更本质的问题在于,散工式的小摊小贩,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性质、户籍壁垒都使他们与稳定的社会保障绝缘。风餐露宿、起早贪黑的劳累不说,还得时时提防无处不在的城管执法、流氓搅局,而他们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维权平台阙如,协商、沟通能力孱弱,更无形中增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

 

这也就是说,风险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的分布,在不同人群之间又是极不均匀的,不同人群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差别万千。都市白领,虽然工资可能比贴膜工低,但他们在知识水平、维权能力上却比贴膜工们强得多,更何况,他们还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兜底;而对小摊小贩而言,职业的不稳定、身份的弱归属,都拉低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综合各种因素观之,所谓一万五的高收入,不过看起来很美而已。

 

   “站在自己的幸福里仰望着别人的幸福”,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节奏。都市白领羡慕着小摊贩的高收入,小摊贩则仰望着都市白领的“很体面”。而到头来,白领不会“纡尊降贵”去贴手机膜,小摊贩也不会抛下谋生工具追求的白领的高体面。人生不过是“你羡慕羡慕我,我羡慕羡慕你”罢了,网友吐槽贴膜工高收入,也不过是暂时表达一下现状的不称心,过去了,就忘了。所以还是淡定看待这一波”羡慕嫉妒恨”吧。

 

链接:http://news.sohu.com/20130915/n386595522.shtml


刊《山西晚报》(江中立)http://news.sina.com.cn/c/2013-09-16/025028223627.shtml

   《东方网》    http://opinion.hexun.com/2013-09-15/15804039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