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更可怕的是养老金双轨制

(2013-09-11 22:53:36)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测算,数据显示,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1年,这一数字更是降至50.3%。而按照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测算,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据中证网9月10日)

 

    养老问题,似乎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心病。这边厢,我们还错愕于巨大的养老金缺口,那边厢,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消息又“不期而至”。当养老金的兜底功能不断弱化,当老无所依的预期越来强,我们就有理由质疑,现行养老制度,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平正义的轨道? 

  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是因为“在职劳动者平均工资收入增长异常迅速”,专家这般论调,自是合乎基本的数学逻辑:工资收入增长快,基础养老金增长慢,两者一比,当然拉低了养老金替代率。但强调“工资收入增长快”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另一个重要前提,即财政对养老基金的投入过低。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养老财政投入不到整个预算内财政收入的3%,即便财政预算基数够大,但均摊到两亿老龄人口身上,也会显得捉襟见肘。更何况,基于社保碎片化、养老金双轨制的考量,养老金还将面临分配不均的情况,如此一来,普通人群养老金水平,还将被拉低。

 

    不患寡而患不均,比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更可怕的是养老金双轨制。双轨制下,参保人群存在企业类型、户籍身份和地方赡养率的差异,公务员的保障水平尤其高,养老金替代率甚至高达90%左右。更大的问题在于,公务员根本无需为个人账户储钱,但退休后却能拿较高养老金,而普通职工不但要缴付高额的个人账户,退休金也要比公务员少得多。

 

    而如果以城乡户籍论,农村老龄人口被剥得更严重。一方面,CPI比工资跑得快的年代,物价水平越来越高,农村老龄人口每月55元的养老金,被通货膨胀率一摊薄,实际购买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越来越多,打针吃药乃稀松平常,区区几十元的生活补贴,很难说能起多大作用。再者,转型时代,传统乡村伦理日渐凋敝,孝道沦丧之事经常发生,这对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农村而言,也是一项挑战。一旦儿女不赡养老人,如果老人又没有养老储蓄,几十元的养老金不过是杯水车薪。

 

    养老金的要义一是普惠,二是公平。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消息固然沉重,但养老金双轨制下,公务员群体对普通职工、普通市民以及农村人口福利的剥夺,才是最大的“毒瘤”。眼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应先从割掉这个“毒瘤”始。

 

 

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30910/n38625167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