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训师德,还需有明晰标准

(2013-09-05 08:04:02)

                  

 

教育部9月3日向社会公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把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还要划出师德红线,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并制定国家层面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据《南方都市报》9月4日)

 

   体罚、虐童、性侵……,师德在沦陷,社会在心痛:教师,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乃是其基本职责,怎奈有些人自我矮化,沦为“毁人不倦”的“盗梦者”。一边为人师表,一边辣手摧花,这般劣迹,怎能不招致民意声讨? 在此背景下,为师德划红线,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将师德纳入教育评估体系,可谓明智之举。一方面,“师德一票否决”是一种规训机制,它意味着,师德一旦失范,当事人就会面临“丢饭碗”的惩罚。出于生存考量,教师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将师德作为评优奖励的条件,可对教师形成道德激励,不仅于课堂教学有利,还能对学生润物无声,形成示范。

 

   不过,正如专家所言,“一个文件要管住全国每一个教师是不现实的。要制定可操作细则。”诚哉斯言,师德本就是一个模糊化的概念,什么符合师德,什么悖逆师德,这都不好定性。比如,如何厘清教师惩戒权与体罚之间的边界?如何在规制师德的同时又不伤害教师的教育权?就很值得考量。《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对教育者的教育权,教育权又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权与惩戒权。遗憾的是,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给两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判断、举证、认定细则。

 

    道德红线固然重要,但,学校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师德,而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教师也不要因为师德压力,而打破原有的教学秩序与规则,让教育失去本有的温情脉脉。“师德红线”只是在规制道德失范,而非压制教师权利。它强调的是“教师不应为所欲为,而应为所当为”的价值理念。如何做到气盛而言宜,这需要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至于很多教师疑惑的“我到底是该做羊还是做虎”,其实也不必纠结,“做羊还是做虎”与师德其实是两个范畴:“作虎”并非就不道德,“做羊”也并非就道德,尽心尽职,无愧于心即可。

 

   也正因为以上种种担忧与混沌,教育部将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师违法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止行为”。一来,这使得师德评价明晰化,操作性提高;二来,也使惩戒机制层次分明,有法可依;再者,明确奖惩细则,也有助于打消教师疑虑,不致于“人心惶惶”。

 

    将师德纳入教师考评机制,既是对以往评价体系“唯成绩论”的及时纠偏,也是对社会道德培育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价值常识: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课机器,而应该是有血有肉有道德的可爱的人。 

   

链接:http://news.sina.com.cn/o/2013-09-04/031928124956.shtml

 

刊《法制日报》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3-09/05/content_4820461.htm?node=207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