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经济不相信财政补贴

(2013-05-03 16:35:46)
分类: 针砭时弊

   

 

被市场称为“两桶油”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央企,多年来获得的国家补助有起有落。在2008年获得国家巨额补贴之后,它们都沉寂了一段时间。2012年,这两大企业继续拿到了总计122亿元的政府补助这已经是两桶油获得的政府补贴连续三年攀升。在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渐理顺的背景下,大的能源企业是否还应该获得越来越多的政府补助值得商榷。(据2号《第一财经日报》)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安全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产油国动荡不安、国际贸易战频发的能源板块,中石油、中石化的“自然垄断”在保护我国能源安全上,作用更加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给“两桶油”一定的扶持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财政对包括“两桶油”在内的央企投入,是否与央企“产出”构成合理比例?央企对社会责任的奉献,是否对得起巨额财政补贴?这,才是我们纠结于财政“无休止”补贴央企的关键所在。

质疑当然无可避免。一者,财政对央企的补贴连年增长,但央企回报率却不能让人满意。据2102年央企财报显示,有11家央企亏损达400亿元之巨,远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即便是净利润“高达”1153.26亿元的中石油,同比也是下降13.3% 这就形成了一个吊诡的事实:财政补贴越来越多,央企利润率却越来越低。这里面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中石油员工费用首次超过一千亿元人民币,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些什么。

二者,产权全民所有的央企,赚钱是一方面,增益社会责任也是题中之义。但事实上,央企对社会的回报并不那么乐观。且不论香港的“全民红包”模式,几年来央企红利的上缴比例也仅仅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低水平,这与动辄上百亿的财税补贴、上万亿的利润相比,显然是不相称的;更有数据显示,2011年央企9173亿元的巨额利润中仅有40亿元即0.4%被调入国家财政用于社保支出,而之前一年这一比例更是仅有0.1%联想到此前兰州石化最高每月为员工缴一万元公积金的新闻,再对比扑朔迷离的“养老金缺口”,这显然又会触动很多人的民生痛感。

三者,财政对央企无休止的补贴,对民营企业也是不公平的。全球经济下行,制造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财政继续追加对央企的补贴,这必然会造成对作为相同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挤压,既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稳健运行,上也不符合理论上的“市场正义”。 具体到石油行业来说,既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就不应该继续强化行政色彩浓厚的财政补贴(起码可以做到不增加),因为财政补贴在本质上是反市场的,不利于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 

总之,不论是从央企投入产出的比例、社会责任的增益来看,还是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培育,财政都不应该继续追加对“两桶油”的高额补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同样不相信财政补贴。央企只有着眼自身,明晰产权,纠正错误的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30502/01381532375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