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2022-11-02 07:25:12)


杨义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运河文化推广人,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主任,济宁市签约文学艺术家,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经担任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副主任、市文物局副局长、市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策划组织实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银行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创作出版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千古家训》《河道总督》《昆张支队》《抗战救护队》《北游记:苏禄王传》等八部,儒学专著《祭孔大典》《孔门弟子画传》《新乡贤归来》,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济宁市乔羽文艺奖、日本孔子文学奖等奖项。被誉为当代最有儒家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家。

杨义堂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1、《大孔府》

看一出千年孔府的恩怨,

吟一声现代红楼的叹惋。

展一幅齐鲁风情的长卷,

诵一首仁爱天下的诗篇。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曲阜孔府作为孔子历代嫡系长孙的府第,承载着历代王朝对中华正统的认同和利用孔子思想治理国家的愿望,这个家庭也因此世世代代享受着钟鼎玉食、诗礼传家的贵族生活,被誉为“天下第一家”。孔府门口的对联上就写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然而,在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封建王朝被推翻,“孔家店”被打倒,古老的孔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时代的大潮给生活在孔府的主人们打上了鲜明的烙印。孔府发生了妻妾争位、老公爷出殡、民国祭孔、大修家谱、废除爵位、受命新职、盛大婚礼、南下抗日等一系列曲折故事。

孔府当家的女主人、前清一品诰命夫人陶氏将孔德成姐弟三人视如己出,凭借泼辣、机智、坚忍的性格,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带领孔府向前走,使孔府一度回光返照,但是却无法挽回日趋败落的命运。大小姐孔德齐婚姻不幸,却又无法冲破婚姻的牢笼,服毒自尽,继续上演着封建社会女人的悲剧。二小姐孔德懋在婚姻不幸、生计艰难的时候,以柔弱的肩膀挑战生活的风雨和苦难,成了新一代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小圣人孔德成在养母、奶妈、胞姐、教师、仆人的陪伴下成长,养成了尊亲爱民、爱国抗日、坚毅隐忍的圣人情怀。在日寇占领曲阜的前夜,带着临产的妻子南下抗日,发表抗日宣言,鼓舞了民族志气。在陪都重庆,他成立孔学会,演讲论语,弘扬孔子精神,助推民族抗战。由于历史的原因,孔德成解放前夕去了台湾,他在宝岛大力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两岸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这倒应验了孔府门口的那副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在从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间,中国大地上学潮兴起、土匪猖獗、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国共斗争、土地革命等,这些大事无不反映到孔府中来,毛泽东、蔡元培、鲁迅、吴伯箫、王献唐,蒋介石、徐世昌、孔祥熙、张宗昌、韩复榘,日本天皇裕仁、侵华日军指挥官矶谷廉介等一个个历史人物无不与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命运息息相关,为孔府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大幕。同时,也能够使我们通过孔府这扇大门,窥探到一幕幕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历史风云。真可谓是一部《大孔府》,半部中国史。

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大运河》

农民水利家的治河大戏,

中国大运河的首部长篇。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历史文学作家杨义堂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本书描写了明代农民水利家白英、工部尚书宋礼、漕运总督陈瑄、济宁同知潘叔正等带领百姓疏通大运河的悲壮故事,也热情歌颂了茅毛与陈瑄、白秀兰与宋大牛、潘叔正与宋小蛮等运河儿女坚贞、凄美的爱情。2014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获得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作品。

 

3、《鲁国春秋》

续写《春秋》,知周公何德、孔子何来。

明悟《六经》,增旧邦新命、君子之风。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周代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中华礼乐文化的传承之地,也是孔子的家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是山东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

《春秋》为圣人孔子所著,是五经之一,微言大义,一字褒贬,乱臣贼子惧,是历代治国安邦的经典,号称万世成法。春秋学的兴盛,往往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同期。

长篇传记文学《鲁国春秋》,以深厚的儒学底蕴、扎实的史学考据和恢宏的文学功力,将孔子所写的十二代鲁公、二百四十二年的春秋断代史扩展到三十代鲁公、872年的整个鲁国史,描写了从周族兴起、伯禽封鲁到战国末期鲁顷公被楚国灭亡的历史风云,是一部真实、生动、全景式的鲁国史诗。

本书再现了周公制礼作乐、鲁国传承周礼和孔子删述六经的伟大历史场景,进而找到打开中华文化宝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的钥匙,可谓一书成而六经通

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鲁国春秋》问世,在儒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考古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中华文化的寻根和传承,为今天的干部教育、治国理政、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借鉴与力量。

2019年齐鲁书社出版,悠悠东鲁,皇皇巨著。追根溯源,旧邦新命。

 

4、《千古家训》

三次亡国九死一生,传下一部家训。

国破家亡诗书尽焚,呼唤中华来归。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千古家训》描写孔子弟子颜回的第三十五代孙、今天颜氏家族共同的祖先、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历经梁朝、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在三次亡国、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回首岁月,感悟人生,留下一部《颜氏家训》的故事。

家训古已有之,《颜氏家训》和其他片言只语的家训不同,她规模宏大,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专著,被誉为“家训之祖”“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不仅为颜氏一家所独有,其代代流传,世世刊行,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可以说,以颜之推人生经历写成的这部《千古家训》是一部展示中华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佳作。

《千古家训》从主人公颜之推的身世飘零中,反映出南北朝后期从梁朝、西魏、东魏到陈国、北齐、北周再到隋朝统一的风云变幻历史,堪称一部“后三国演义”。也通过文学家颜之推的所见所闻,形象地再现了从民族分裂下的文化荒漠到隋朝统一后的文化复兴过程,对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有很好的启迪。作者凭借扎实的文史功力,严格考据,再现历史,做到事事皆有出处,是当代难得的历史传记文学力作。

202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5、《抗战救护队》

翻一部几近湮灭的抗战史册,

唱一曲青春无悔的报国浩歌。

塑一座救护天使的英雄群像,

留一部聚义山林的现代名作。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协和医学院执行院长、著名生理学家林可胜凭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地救护经验,在中国红十字会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救护总队,协和医学院的师生成为了这支救护队的骨干力量。世界各地华侨在资金、药品和器材等方面给予他们大力支持。救护总队总部从武汉迁到长沙、祁阳、贵州等地,组织了武汉大会战、长沙会战、常德细菌战等战场的救护工作,还将八路军、新四军作为抗战整体进行救护,成为中国抗战救护的实际领导者。日军发现了红十字会救护队的巨大作用,为了逼迫林可胜投降,在新加坡杀害了他的妻子儿女,逼迫他父亲为日军筹措巨额经费。林可胜坚决不投降。

但是,由于红十字会一些领导的猜忌,加上国民党上层对他向共产党部队赠送药品不满,林可胜被迫辞职。他和一些救护队员到缅甸远征军担任军医,并组织了远征军的救护工作,为缅甸战场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血与火的抗日救护中,也发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凄美绝伦,令人唏嘘叹惋。201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得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

 

6、《北游记:苏禄王传》

北游胜西游,一带一路的惊涛骇浪。

爱恨千万里,万邦来仪的鸿篇巨制。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北游记:苏禄王传》写得是明朝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三个王爷,在东王都葛巴哈喇的带领下,为了加强实力,带着家人、部下340多人,坐着小舢板,与海啸、海市蜃楼、鲨鱼群、海盗、暴风雨、鳄鱼群进行顽强的斗争,终于来到中国,又沿着大运河北上,进京见到了皇帝,受到封赏,与中国缔结永久友好。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东王都葛巴哈喇却病逝在山东德州,他的长子回去继承王位,其他两个儿子和后妃都留在德州守墓,形成了中菲两个国家的苏禄王后裔。中国的后裔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菲律宾的后裔年年来中国祭拜祖先,中菲友谊跨越了600多年。

201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7、《昆张支队》

英雄故乡,岂容倭寇逞凶狂。

三上梁山,热血写就新传奇。

杨义堂八部家国春秋系列长篇历史文学作品

水泊梁山自古就是英雄聚义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平、汶上、寿张、郓城等县交界处,共产党在梁山东北部成立了昆山县,这一带也是共产党鲁西根据地和冀鲁豫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42年,日伪连续“大扫荡”,冀鲁豫根据地不断缩小,梁山及周边地区则变成了敌占区。冀鲁豫军区派出了两个团营级部队进入该地区,却都无法立足,又派出一支一百零八人的小部队——昆张支队,在支队长吴忠、政委邵子言的带领下三进昆张,经过四百多次战斗,越战越强,消灭了日伪军,恢复了根据地。冀鲁豫军区推广其经验,派出246个小部队分赴敌后,冀鲁豫根据地迅速恢复和发展,变成了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昆张支队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坚持武装斗争的经验,至今仍然散发着熠熠的光辉。

2021年《人民文学》首发,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8、《河道总督》

束水冲沙,中国治黄第一功。

四任河督,朝暮于斯照后人。

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是国家大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战略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明朝潘季驯历经明朝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四次担任总督河道大臣,前后达27年,他根据黄河易淤、易决、易徙和“一石水,六斗沙”的水性,改变大禹以来采用疏导和分水的办法,将黄河、淮河、运河一起进行治理,采用束水攻沙、以清刷黄的策略,制定“四防”“两守”修守制度,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功不在禹下”,其治河的思路影响至今。

潘季驯四次治河的故事艰难曲折,感天动地。第一次治河,只是给工部尚书朱衡当了一次副手,治好了五十多里的一段黄河,由于为母亲守孝而作罢;第二次治河,治好了济宁到徐州的一段黄河和运河,在工地上得了背疽,又险些被大水冲走,但是因为漕船被大水冲走,遭到陷害,被朝廷罢官;第三次治河,发明束水冲沙、以清刷黄的治河理论,全面治理黄河、运河和淮河,建立缕堤、遥堤、月堤、格堤配套的堤防体系,大获成功,黄河九年没有决口,但是因为为张居正母亲求情而被罢官夺籍;第四次治河,潘季驯被认为是河神,他建立堤防制度,修徐州城里的奎河,瘦骨如柴也不允许致仕,而是因为大水逼近皇祖陵而被致仕。潘季驯一生矢志不移、注重科学、关爱民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的突出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