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读书笔记(十)向思维更深处漫溯--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启示
(2018-07-10 18:16:57)分类: 读书笔记(书籍) |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顾明远曾说,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的变化、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过程。显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使命,一堂有思维训练的课才是真正意义的好课。钱梦龙执教的《死海不死》就是一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的好课。
一、“教”与“不教”的筛选
学生一旦掌握这一权利,就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他们表面是筛选需不需要教的知识点,实质上是思维激烈的碰撞。怎么判断知识点需要教还是不需要教,那就得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必须经过缜密地分析,细致地筛选才能得出答案。
二、知识小品三个性质的排序
在钱老的引导下,学生们把《死海不死》这篇小品文的特征表述了出来: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学生在教师积极的导引下准确概括出了这三个性质,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教学设计了。
很多教师恐怕会止步于学生说出“三性”,然而钱老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排序,排序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谁应该放在第一位?理由是什么?这些因素学生们必须要考虑到,否则思维就不是很严谨;此外,学生在排列过程中出现顺序不一致的情形,钱老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争辩,最后在钱老的引导下,大家都认可了最终的排序。
排序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钱老带领学生将思维引向纵深处的教学技艺,没有排序这个环节,学生只是表面地了解知识小品的性质特点,它属于静态的知识,并没有对其性质进行深入地分析。钱老加入排序这一教学设计,让学生把这三个性质特点的理解动态化,学生通过排序一方面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不断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最深处。
三、批判新思维
学生在钱老的引导下,再一次俯下身子阅读全文,这次阅读不是泛泛地阅读,而是再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读与思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说理严谨的思维品质,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开放的阅读心理奠基。
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绝不是学生不断地在书本上找来找去的状态,也不是琐碎式的提问,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教师对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阅读思维训练,通过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