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读书笔记(五)以文索言以言悟文---钱梦龙《捕蛇者说》教学启示

(2018-06-19 19:01:30)
分类: 读书笔记(书籍)

                       以文索言     以言悟文

                       ---钱梦龙《捕蛇者说》教学启示

                          刘传菠

怎样教文言文?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件很难回答的问题,以文代言,还是以言代文,还是是文言并重,这一直都是中学教师难以周全的问题。每位教师心知肚明,文言文决不能“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更不能把文章“碎尸万段”嚼烂了喂给学生,要做到文言并重,但到实际操作层面,却完全两样,从文言文的第一个字开始就字字翻译,一字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笔耕不辍,老师很满足,学生收获也很多,其实,这样貌似祥和的教学氛围下却隐藏在巨大的隐患。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讲的的很多,学生听的也很仔细,但却没有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判断力,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产生化学反应,这些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学生积极思考出来的,而是老师“喂”给学生的,如果学生课下没有及时巩固的话,这些知识会很多忘却,变成了死知识,更谈不上运用了。

文言分离人为地割裂了文章意脉,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和言本属一体,言如骨骼,文似血肉,不可分割。然而很多中学教师见言而忘文,一字一句掰开了喂给学生,生怕错漏了一个字,至于文,只是概括一下段意,最后梳理梳理作者的思路而已。学生学完一篇文言文满脑子都是知识点,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却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泥淖,难以自拔,人文情怀、核心素养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钱梦龙的《捕蛇者说》没有“字字落实”的串讲,有的是文与言之间的自由穿梭,没有鼓励的语言知识积累,有的是文言兼得的鉴赏品味。

一、教学有主线

   钱老并没有把文言文当作特殊的文章来看,他认为,文言文首先是“文”,要把文言文当作“文”来教,理解词句是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文意,重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他以“毒”这个字为主线贯穿全课,一唱三叹。首先是“蛇之毒”,通过文章第一段,把“毒”这个字凸显出来,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到“毒”这个字很重要,进而引出“赋敛之毒”,让学生感受赋税之“毒”,紧接着钱老又“捕蛇”和“赋税”进行比较,通过三重对比的品读,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立意--“赋敛之毒”甚于“蛇之毒”。钱老巧妙地利用这条主线,还将文言词语(戚、病、骇、涕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修辞、省略等文言知识串联起来,层层递进,疏密有致。

二、以文索言

钱老在讲读课文时,并没有孤立的把某个文言词语拿出来,而是放到文中让学生去分析和感悟,词语的意思是在问句中抽离出来,这样词语就被赋予了活力,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1.概括段意

钱老为了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先以文章的第一段为突破口,小试牛刀。他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在这一环节中,钱老以学生的译文为抓手,考查学生实词、省略句、数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细致入微,文言基础知识的历练扎实有效而活泼生动。

师:我抽第一段请同学们讲讲看。

生:草木都死去了。

师:“尽死”前面省略了什么?

生:主语

……

师:这种蛇咬人,表示“咬”的原文是哪一个?

生:啮

师:“三虫”不一定是指三种虫,那么这个“三”字师什么意思?

生:“三”是虚指。

……

2. 内容理解

钱老的文言文教学没有刻意去引导学生去理解字、词、句,而是以内容的理解为主线,穿插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由文到言,由言生文,文言合一,始终不离文本。

如钱老让学生说说异蛇“异”在什么地方?在让学生理解内容的时候,分别分析了“去”“焉”“走”三个闻言词汇;第二段以层层推进的形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理解了“则”“是”“几”“数”“戚”“毒”“更”等词语。

  3.巧用修辞

很显然,柳宗元在本文主要采用的对比的艺术手法,蛇的毒和赋税之毒对比;捕蛇人的生存处境和周围邻居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赋税之“毒”的主题。

钱老巧用对比这一手法把第二自然段串联起来,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又涉及到“日”“蹙”“殚”“竭”“顿”“犯”“触”,分数、对仗等文言知识点,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钱老总能以文为线,以言为点,二者十分巧妙地融合起来,学生最终得意而不忘言,效果极佳。

三、以言悟文

言是文的载体,没有言无处谈文。钱老认为,语文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学之“根”。 很显然,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的“魂”,没有言语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钱老紧紧地抓住这一点不放,处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并积累材料。

一个“毒”字贯串课堂始终,蛇之毒、赋税之毒、百姓之怨,都通过这一个字表现出来。他引导学生们反复品读,读出意味,读出感情,读出主旨。

文中有言,言中带文,钱老这节课言意兼得,教学艺术之精妙让人惊叹,也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教授文言文指明了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