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淇淋美味好,多吃并不易!

(2013-06-21 06:37:41)
标签:

杂谈

http://s1/mw690/7cd3d021tdf9719734d7c&690

  夏天已到,天气炎热,大家为了降温,会买各种各样的冰淇淋,颜色即好看,而且非常美味,有时禁不住便一次吃的量很多。但吃这么多冰激凌会好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http://s14/mw690/7cd3d021tdf95d0c2d7b0&690

  上边是我在超市购买的一款冰淇淋,从上边的配料表可以总结出来其主要配料:乳类、甜味剂、油脂以及食品添加剂。我们可以看到乳类主要包括鲜牛乳、脱脂奶粉、稀奶油、乳清粉、酪乳粉等。当然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食用香精、乳化剂、增稠剂、着色剂等。而有些冰激凌还含有一些蛋类,主要包括鲜蛋、冰蛋黄、蛋黄粉及全蛋粉。

  而冰淇淋的各种美味、香气、甜味以及各种各样美味的颜色都来自于这些配料。其香甜的美味主要来自乳类中的蛋白质,而香气来自油脂,甜味便来自甜味剂,各种各样的颜色及味道就来自色素和香精。

 

 其实好的冰淇淋脂肪含量不能低于6%,我们可以从上图来看出,此款冰淇淋每100g就含8.1g的脂肪。因此属于较好的冰淇淋,当然脂肪含量多也就越美味。但如果摄入太多脂肪对于身体是不利的,尤其牛乳中的脂肪多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以及那些添加了蛋类的冰淇淋,这两者还都含有胆固醇,因此也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现在还有很多厂家在奶油中添加反式脂肪如: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等,食如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对身体更是不利。因此也不能多食用。

除了脂肪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上图每100个含碳水化合物的25.1g,我用秤称了一下,如下图

http://s4/mw690/7cd3d021tdf967918808a&690

   如果我们把一桶冰淇淋都吃下为283g,那么也就差不多吃约三份这么多的白糖,对于那些爱美人士或是肥胖的人群来说岂不是更增加了很多热量,就算不减肥,这么多糖也够我们消耗一阵了。

  再有我们平时吃的冰淇淋中味道是甜甜的,但是有谁会想到其中还加了不少盐。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每100g冰淇淋中含钠45mg。我们平时摄入盐的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量6g盐,如果再加上这些隐形盐的加入,摄入盐的量更会大大超出。每日都如此,得高血压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尤其是两岁前的,父母们更应注意。因为我们刚说到冰淇淋漂亮的颜色及各种各样的味道主要来自于香精和色素。摄入过多的香精和色素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食欲,有的还会引发孩子多动及异食癖的发生,因此父母们应慎重给孩子们吃。

 

  当然冰淇淋也有它的优点。我们可以看出图1中每100g含蛋白质为2.8g,这比一些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还高。因此我们在购买时因多看冰淇淋的标签。另外,按国家标准冰激凌应属于乳制品,其钙含量也很高。档次高的冰淇淋其钙含量可达到每100g大约为130mg左右的钙,比牛奶含量还高。因此,夏天时用冰淇淋来代替冰棒、薯片、甜饮料等零食,岂不更有营养。

  当然我们在选择时尽量选择不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等原料的,因为这就标志着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我们应先则正规厂家,最好选择一些奶油含量多的高档冰淇淋。每日也不宜摄入太多,100g为宜。这样就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健康的吃到美味的冰淇淋了。

 

温馨提示:在吃冰淇淋后,应减少其它甜饮料及甜点。而高胆固醇及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不宜摄入。

 

参考文献:

1】.这样选择食品最健康.范志红.

   (原创博文,媒体刊登转载请联系本人。)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马烨

                                              北京营养师俱乐会员

                                               QQ:2678608050

                                               手机:15652934791

                                               新浪微博:@马烨营养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