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对待调整,积极应对变化

(2015-06-22 06:50:46)
标签:

财经

股票

杂谈

分类: 小散嘀咕

    上一周的恶性杀跌,股民损失惨重。对于这一次的下跌,有人总结出十多条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所谓的“不差钱”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一次股市真的很差钱。

 

近一年来。沪深股市走好,得益于政策的呵护,如证监会明确适量的新股发行方式和节奏,融资业务的开放,多渠道引入场外资金入市等。
但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新股发行集中度和数量举世无双,新股IPO和再融资大量抽血二级市场,一周两次巨量集中发行,大量的资金集中于一级市场,使二级市场市场难以有喘息之机;大股东积极减持套现,半年来大股东已经减持5000多亿元,将股市的流动资金抽离二级市场;每天的印花税和交易费又消耗50多亿,这两项税费自去年7月到现在,已经缴纳了一万多亿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是永远也回不到股市了。大量的新股巨无霸后面都将陆续发行,一个券商也就是一家中介,已经很有钱了,还有要IPO再圈钱300多亿,为这三百多亿的发行,一只国泰君安发行就冻结2.35万亿的股市流动资金。兴业证券又要巨额配股圈钱,中国中车和交通银行联袂杀跌宣告投资者对所谓的国企改革,也没有了信心。汇金减持也动摇了股民的持股信心。海外资金也借机做空A股。。。股票交易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不得不依靠场外资金不断输入才能维系。恰在此时,降杠杆,清理场外配资的政策也不断加码,这就进一步加速了资金流出证券市场的步伐,投资者恐惧中国证券市场政策的变化无常。
 
大家是否还记得?前几天,有消息称某券商通知其大客户要求或建议全部清仓,股市要大跌。而证监会的发言人晚上却说,不要听信谣言,证监会要追查谣言。随后就是相关券商说不是他们说的。再随后,大家也没有听到证监会对谣言的追查情况。好像是不了了之,但最要命的就是,股市真的如谣言所说,大盘暴跌了!!!,证监会发言人却没有对这个暴跌说什么。
我们小散没有办法,只能自我更新,积极适应这个市场,不然就就会被市场淘汰。消息是真的,结果被证监会辟谣了。听信了证监会,结果被套了。内幕我们没有渠道,而有人却如鱼得水。
从目前政策面看,证监会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IPO和再融资,圈钱的把戏已经不加修饰,新股发行已全然不顾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
从资金面看,流入资金已显疲态,资金流入的渠道在收窄。各路资金在不断流出二级市场,资金流出渠道却不断拓宽。
从技术面看,沪市A股、深市中小板、创业板的日线、周线均与走坏。

  

 

综合分析,沪深股市中期调整态势已经确立。但经过上一周的大幅下跌,场外高杠杆配资该爆仓的爆仓了,该平仓的也平仓了,该止损的也止损了,其他不合规的可能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短线已经严重超卖,大盘有强烈的反弹要求,加上本周新股申购解冻资金回援,未来将会有较好的反弹力度。
上个星期没有卖出,现在也没有必要再在低位出局,应该就地卧倒,等待反弹。因此,明天开盘若有惯性下跌,不仅不是卖出和减仓的机会,而且应该是买入的良机。最好是买入手中有的股票,短线抢反弹。
 
但就目前情况看,断言牛市结束了也不理智。不可否认,A股仍然是政策市。
目前继续牛市进程符合国家利益。IPO堰塞湖还没有疏解,新股发行注册证还没有上路,借助资产证券化的国企改革还没有铺开,因此,证券市场的牛市逻辑和牛市需求仍然存在。
从现在新股发行政策和方式看,不利于牛市的进程,甚至牛市之牛会变成病牛,沪深股市就此停下牛市的脚步可能性大增。
未来一段时间,大盘将围绕4200-5200区间做震荡市的概率较大,随着半年报的展开,前期涨幅巨大,没有业绩支撑的,依靠讲聊斋,梦西游而上涨的个股将继续下跌,业绩优良,题材有实质性业绩的支撑的个股将大幅上涨,个股的走势将进一步分化。
有鉴于此,我们的操作思路,要及时调整到应对震荡市的策略上来。未来的操作应该的借大盘反弹逐步减仓。主要任务是保本金,保胜利果实。技术好的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积极做高抛低吸。
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利用反弹,逐步进行减仓操作。然后就耐心等待政策面的变化,细心观察技术指标得变化。等待各项技术指标的修复,政策趋势明朗后再入场也不迟。
本想给这篇博文的题目写成“中期调整已确立,反弹减仓莫迟疑”。感觉还是写成“理性对待调整,积极应对变化”更积极一些。
总之,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震荡行情,我们要积极应对。震荡行情中短线的操作策略不主张持股待涨,而应该利用这个时间节点,精选个股,调仓换股,做高抛低吸操作。
 
祝福朋友们投资快乐。
 
 
                      曲径 2015年6月22日晨于威海云鹤山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