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裕A葡萄酒被曝光检出农药残留刍议

(2012-08-11 06:57: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以食为天

“张裕A葡萄酒被曝光检出农药残留”刍议

http://s3/middle/7cccb0d3h7a4a90a3dea2&690

    2012年8月10日,张裕葡萄酒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的影响,股价大幅下挫直奔跌停板。
    据证券市场周刊本期深度调查报道,张裕葡萄酒涉嫌查出农药残渣。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在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
    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多菌灵的化学名: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甲霜灵的化学名: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多菌灵或甲霜灵都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差异很大,多数品种急性毒性较低,但涕灭威和克百威急性毒性较强,WHO将涕灭威列为极危险的有害农药,1985年美国加州由于涕灭威污染西瓜引起281人中毒

    试验研究发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可诱发大鼠和小鼠的肿瘤,并对豚鼠、狗、仓鼠、猪、鸡和鸭等动物有致畸作用,在Ames实验中显示出较强的致突变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人体后,在胃酸作用下可与食物中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因此可推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可能性。另外,氨基甲酸酯的慢性毒害与有机磷相似,表现为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我在网上查遍几大网站信息,也没有找到另外两家企业的名称,就只说“张裕”。让人疑窦丛生,一,是否有意找张裕的茬?二,既然“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为什么不同时公布结果?是为了权力寻租?还是为了官场经常说的保护企业(实质就是官商勾结)?三,不公布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名单,是否有用公权力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嫌疑?四,为什么不检查非上市公司的相关产品?
    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葡萄酒生产法人企业,由2010年的248家降为175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据我所知,在同一个行业内,上市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产品质量,一般都要优于非上市公司。而葡萄酒的原料--葡萄,各家酿酒企业真正自有生产基地是很少的,不少是名义上的合同户,而合同户到时候一般又是看谁家给的价格高,多数葡萄酒生产企业是收获季节抢购原料,而对葡萄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不是无暇顾及,就是有侥幸心理。认为原料就是有农药残留,经过发酵、过滤、储存、稀释等,就会分解或消失。可以说,葡萄酒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说明原料葡萄的农药含量是相当严重的!

http://s14/bmiddle/7cccb0d3hc6f1a1a1bedd&690  

  回过头来,再简单说说有关农药问题。                                                           

   据了解,6—9月是葡萄的“药季”,从花期一直到成熟采摘,防治得当就能换来好收成。而一旦发病,或打药滞后,只需几天时间,地里的葡萄全会烂掉,到头来白干一年。平均每亩地要打250元的农药。 葡萄病害有十几种,葡萄的病虫害很多,常见的有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白腐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病害,以及葡萄透翅蛾,二星叶蝉等虫害。而用于防治这些病虫害却需要使用包括有机磷类、有机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以及除草剂等数十种农药。另外,还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现在,不使用这些农药能长出葡萄来吗?
     农药本无罪,罪在人为因素!
科学告诉我们,农药残留问题不是出在这些农药本身,而是出在人为的方面。

由于科学规范用药远未普及,使原本一些较安全的农药由于使用不规范,禁止使用的农药禁而不止,而允许使用的药物又没有按照五大要素(1.使用范围、2.每亩最大用药量、3.每茬作物最多使用次数、4.每次使用浓度、5.安全间隔期)科学使用,盲目扩大使用范围,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未过安全间隔期就提前收获采摘,致使污染更加严重,因而食品残留物引起的急慢性毒害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切向钱看的大潮下,许多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一求数量多,二求价格低,三求品质优;很多人并不知道质量安全的实质性内容什么,甚至以为品质优就包括食品安全,其实不然,品质优可能并不安全,一级品、二级品,又大又亮有好看并不能说明产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当前,中国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加以考虑,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找客观原因,推托责任,加之有地方政府的保护和违法成本低廉,所以,食品企业并不愿意下大力气认真去抓源头管理,也不愿也花重金聘请食品安全专家为企业把关。回顾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无不是如此。
中国的企业家们,你们应该觉醒了!你们应该行动了!为了食品安全,为了道德良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