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紧迫性*(之二)
——兼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
*本文系由笔者根据自己在全国各地所作的的几次演讲的文稿整理而成。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周继圣教授的帮助,谨致谢忱。
二、人们的健康发生了什么变化?
1、各种疾病威胁人们的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国目前癌症发病率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第一杀手。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近十年内,癌症的发生数和死亡数分别增加21%和24%,并且有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中国癌症每年增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全世界的20%和25%。大家知道肝肾是两大解毒和排毒器官,摄入的有害物质首先损害肝和肾,使肝肥大、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儿童早熟、成年人早衰、骨质增生、非感染性炎症、不孕不育、亚健康等疾患,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左文莉教授2009年元月4日指出,中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达10~15%左右。2009年11月11日青岛早报报道,青岛夫妻15%生不出娃。这一疾病在30年前的发生率仅有不到2%。
2010年5月2日中国慈善总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在北京举办的2010罕见疾病学术研讨会披露,中国每年罕见疾病患者约有千万人之多,其中80%的罕见疾病是由于DNA缺陷引起,仅有1%的拥有药物治疗。
这些疾病的发生,再次验证了古人“病从口入”的警言!
2、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卫生部发布,2010年全国共收到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
食物中毒年年发生,还有许多是没有报告的。如有的地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死亡1人,应当于2小时内上报卫生部;中毒人数超过30人,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发生在学校、区域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许多零散的、家庭的急性食物中毒,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急性食物中毒,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统计上报。陈君石院士说: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实际发生数的“冰山一角”。
以上的食物中毒是指急性食物中毒,而众多慢性食物中毒和隐性毒害所造成的各类疾病,由于毒害的潜伏期长,原因很难查清而被忽略,老百姓也就被按倒霉、命运不好而承受着。
钟南山院士说“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小孩。
可以说“东亚病夫”的阴影因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笼罩着中国民族。
3、消费者对有些农产品心存疑虑和恐惧
目前,很多消费者面对食品都有这样的尴尬心态:吃吧担心中毒,不吃吧要被饿死。“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这是2008年江苏省的一位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时现场引用的“顺口溜”。
“识食物者为俊杰”。最近流行着令人心酸的自嘲: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面粉里我们认识了甲醛次硫酸氢钠,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鱼虾里我们认识了孔雀石绿,从牛奶里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从猪肉里我们认识了盐酸克伦特罗。
广大消费者对有些农产品食品心存疑虑和恐惧,普遍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说明:本文刊载于2011岁末《青岛老教授》创刊号。在一万六千字的论述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是作者近几年呕心沥血、辛勤调研的结晶,由于内容丰富,计划分八个部分分期转帖与本人的博客中,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学者、关心食品安全的人士批评指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
曲径
威海检验检疫局 副调研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