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食”原则:
(2011-05-10 10:57: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粗茶淡饭问安全 |
“五不食”原则http://s13/middle/7cccb0d3ha89fe70f3cac&690
早在2000多年前孔圣人就讲授了食品安全“五不食”原则: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一、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陈旧霉烂的粮食、腐败变质的鱼和肉类不能吃。
二、色恶,不食。
---有悖于正常颜色的食物不能吃,
三、臭恶,不食。
---有悖于正常气味的食物不能吃。
四、失饪,不食。
---烹调失当的食物不能吃。
五、不时不食。
---不按节气上市、不按时机收获、不时新的食物不能吃。
***
《论语乡党篇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从以上内容看,孔圣人对食品养生、食品安全见得深邃。也有人解读为“十不食”或“八不食”。我以为,从食品安全角度解读,“五不食”较贴切。至于“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是由于当时不具备食品冷藏保鲜条件,可以算作一条食品安全禁忌,也何以理解为是对“五不食”原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