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流动性:财政的视角(三)

(2011-12-29 09:50:00)
标签:

国际资本流动

欧洲危机

财政支持

国际货币体系

杂谈

分类: 文献编译

“特里芬难题”的根源在于财政。直到1970年,世界的美元外汇储备(这意味着对美国黄金的诉求)已相当于美国GDP的4.2%,而同一时期,美国联邦总债务仅占GDP的28%。虽然难以克服这一财政负担,但如果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维持下去,美国将不得不购买世界上所有的黄金,以赎回全球的美元储备,从而引发全球价格无限上涨,直至国家破产。

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具创新性的尝试就是特别提款权(SDR)——作为改革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可能性关键,最近又重新引起了关注。特别提款权于1970年1月提出,它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其他金融资源提供无条件的补充——一个国家特别提款权的使用通常不会受制于IMF的政策条件(只须向IMF支付利息)。特别提款权按照基金会员国摊付的的基金份额比例进行分配,他们可以与其他需要货币储备的基金成员进行交换。特别提款权通过允许IMF成员更有效的建立储备池,从而补充流动性。值得期望的是,特别提款权能不断得到补充,甚至最终取代美元储备,从而使全球储备以足够的速度增长,而免受美国收支逆差的需要。

3、国际流动性:现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从定性还是定量角度来看,国际货币和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已经改变了全球流动性需求的激励因素。黄金与美元之间的联系早已荡然无存,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汇率变得更加灵活,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得到了广泛深度的开放,跨境金融交易大幅增长。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工业经济体是美元储备的主要持有者,轻松的信贷市场准入和浮动汇率使特别提款权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无关紧要。1981—2009年间,要求对特别提款权进行进一步分配的呼吁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但2007-2009年和以后的事件表明,国际流动性的需求仍然严重,甚至是那些富裕国家。需求的根源不同于布雷顿森林时期——但他们熟悉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EMES)的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