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流动性:财政的视角(二)

(2011-12-28 10:59:44)
标签:

国际资本流动

欧洲危机

财政支持

国际货币体系

杂谈

分类: 文献编译

2、国际流动性的历史

国际流动性的充足率曾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辩论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但那个时期的四大主要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固定汇率体系,严格的国内管制特别是对国际金融交易的严格调控,以及有限的金融市场发展——使辩论的范围相对于今天的讨论大为不同。

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固定汇率的灭亡,总外汇储备成为国际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储备可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源补充,对于几个较富裕的国家,还可以由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用以防止固定汇率投机的外汇互换补充。固定汇率制度的防御性提供了持有储备的主要动机,在一个有限的私人国际信贷环境中,这种防御是当出口收入不足时,用以满足进口的需要。当世界经济迅速增长,货币黄金的增加无法满足国家国际储备的需求。因此持有美元满足了边际全球储备的需求,这意味着世界流动性的供应将导致持续的美国国际收支赤字。

   但是,这个系统包含一个内在的自我破坏机制,被总结为著名的特里芬困境:要么是世界流动性供应不足,要么是外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数额将扩大到超过在每盎司黄金盯住35美元的法定价格美国能够提供的黄金赎回量。特里芬的临界点——全球美元储量超过在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上美国的黄金储备——其实早在1960年就达到了(见埃森格林[ Eichengreen 2011])。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特点就是在避免美元贬值方面越来越绝望的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