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俗文学讲座
(2025-05-31 15:27:05)
标签:
范伯群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读了范伯群孔庆东先生的《通俗文学十五讲》。“通俗文学”这个词,我很好奇,说实话通俗文学对应的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于是带着好奇去读了这本书。
“本书全面介绍了通俗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文学和文化中的地位变迁。通过对俗文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雅俗文学的关系的探讨,揭示了通俗文学起源的民间传统及其对大众文化的深远影响”。这是书的推介,说到雅俗文学,看来通俗文学相对的是“雅文学”,有点儿怪怪的,也许我理解的不对。
全书十五讲。第一讲,俗文学概说。通过探讨俗文学的起源,介绍了俗文学的内涵,说到俗文学从被蔑视到被肯定的过程,以及雅俗文学的特色及其分界。第二讲,通俗文学的源流。简述了从起源到唐传奇、宋话本再到明清章回小说的整个过程。第三讲,通俗文学的现代化。是说到了现代社会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通俗文学如何适应社会而和雅文学一道发展起来的过程。从第四到十二分类介绍了通俗文学的情况:第四讲,承继谴责遗风的通俗社会小说。第五讲,从哀情到社会言情小说。第六讲,打通雅俗的张恨水。第七讲,有礼有力的武侠小说。第八讲,武侠小说的革命巨人金庸。第九讲,民族化进程中的侦探小说。第十讲,诗与真之间的历史小说。第十一讲,针砭讽谏的幽默滑稽文学。第十二讲,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说。然后又说了和通俗文学关联的第十三讲,娱乐中见劝诫的通俗戏剧。第十四讲,缤纷多彩的通俗期刊。直到第十五讲,雅俗互动与融合。
读了书才知道,作者认为“在古代可以雅文学和俗文学称呼之;在现代文学时段中,称新文学界的作品为‘知识精英文学’为妥。”作者认为“如果不追求一锤定音的‘精确的分水岭’”,可以以“知识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来相对应而存在,算是作者的一种观点吧。
书中详细分析了通俗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其现代化转型及其对文化市场的培育作用。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通俗文学作品的细致研究,如谴责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和幽默滑稽文学等,展现了这些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讽刺时事、娱乐大众等方面的多样价值。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通俗戏剧和期刊的演变,以及雅俗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互动与融合。
而我读了这本书怎么觉得对“通俗文学”这个概念更模糊了。以作者的意思《子夜》、《狂人日记》是雅文学,那些模式化的武侠、侦探、言情小说是通俗文学,甚至作者根据“知识精英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各自的特色”给出了综合评估标准,我却完全看不懂了似的,或者我心底不太愿意接受这种观点吧。因为按这个标准我喜欢的觉得能看懂的,都是通俗文学,好吧,俗就俗吧,毕竟一介凡夫俗子而已。当然,作为一个只是“识点儿字而已”的读者而然,接不接受都不打紧。就像我以为作者把“媚俗”说成不可取,却又劝导应该“适俗”,纯粹是花言巧语而已,“媚”俗和“适”俗表情也许不一样,但态度和目标都是一样的。
呵呵,我倒是喜欢这种状态,读读书,和书里的观点理论理论。以为,这也是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