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春节期间的一次经历
(2018-02-15 22:13:56)
标签:
荔波 |
分类: 心灵鱼缸 |
11年前,2007年,离除夕还差那么几天的时候,我在贵州省荔波县独行。这是一个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县。我顺着新修的柏油路,穿过油菜花海,欣赏着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一路还能看到穿着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男女老少……
当天傍晚,时间差不多了,我选择了主干道边上几公里外的一座瑶族自然村寨。寨名忘了,一般地图不一定能查到。瑶族,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被更强势民族驱赶到当地最贫瘠的大山深处。这座寨子,没有多少可耕地,为了节约极其宝贵的可耕地,村寨房屋都建在石灰岩山石坡地上。一条极小的小溪从村中穿过,人们在溪水中洗各种生活用品,就像我小时候那样。碰到了一个大城市放假回家的青年,能够用普通话沟通,我就讨他家留宿。
那正是最忙的时候,我看到村民们几个男人相互帮助,宰猪,现在在大城市周边已经见不到这种零星屠宰了——那因体温而热气蒸腾的胴体、满地的血水……
11年后能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四处透风的吊脚楼、昏暗的客厅、我小时候才有的超小的黑白电视机……而是,当晚,天已黑透,那小伙子告诉我,同村的某某请我过去吃新杀的猪。我怕语言不通,但又怕失了礼数,犹豫之后还是去了。
当年可不像现在,那时外来人到这么偏僻地方的人,是极少的。整个村寨就我一个远道而来的旅人,我把别人当风景看,别人也把我当风景看。
这是一个中学生吧,普通话不太标准,词汇比较贫乏,但差不多也能说上话了。他们杀完猪,肉是要处理的,下水不好保存,当天就先吃掉了,应该都是族人,或者杀猪的时候帮忙的人,一屋子。他让我也吃,给我准备了个碗,夹了块下水,光线不好,也不知是什么,也不好挑三拣四,推辞不过,后来知道,应该是猪肺。我吃不了这玩意儿,但不好当着他面吐掉。他就跟我介绍了他的一些情况。11年后,我记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父亲坐牢了,是因为去山上抓黑猿……我怀疑着,问,有吗?他说他也见过,在高高的悬崖上,有的。我印象中,中国唯一的猿类就是长臂猿,但贵州应该老早不是分布区了。觉得应该是把像猿的动物叫成黑猿吧——我说是熊?他说不可能,熊他见过,不会搞错;后来我想,那最可能应是黔金丝猴,黑熊确实不可能因捕捉而坐牢。总之,长臂猿和黔金丝猴都是极濒危或已经功能性灭绝。我当时心里并不觉得惩罚这种行为政府有错。
这位学生娃,特意把我叫过去,就为了说这个事情,而且带着愤懑。他也没有说更多细节,他也没有开口咨询我或者要我帮他什么忙……这超出了我的预期。也有可能,他少年老成,读出了我的心思,所以主动终止了谈话。但是我能感觉,他在这个村子里,是一个相对特别的存在。不知道是本来就是很特别的一家,还是因为父亲坐牢了以后被孤立。但我现在还记得的是,当时这个孩子让我感觉心里发紧发凉——很小,但似乎已有仇恨社会的倾向,也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这个年龄的小孩不应该有那种恨意。在某些方面,他很像《白鹿原》里的黑娃。承受巨大压力又非要强行生长。我当时认为:他找我这个远方来的旅人倾诉自己的不幸,应该是带着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将来他应该逮到机会,就会离开族人、离开家乡。是的,瑶族人觉得自己受尽布依族乡政府的欺负,而掩饰不住怨言。而在底层中,又有底层,这个孩子,背负着最底层的压力,但年轻的生命力,又裹挟着蓬勃的欲望。
这,就是来自11年前的回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的存在。我希望在我还能回忆的时候,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
当天傍晚,时间差不多了,我选择了主干道边上几公里外的一座瑶族自然村寨。寨名忘了,一般地图不一定能查到。瑶族,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被更强势民族驱赶到当地最贫瘠的大山深处。这座寨子,没有多少可耕地,为了节约极其宝贵的可耕地,村寨房屋都建在石灰岩山石坡地上。一条极小的小溪从村中穿过,人们在溪水中洗各种生活用品,就像我小时候那样。碰到了一个大城市放假回家的青年,能够用普通话沟通,我就讨他家留宿。
那正是最忙的时候,我看到村民们几个男人相互帮助,宰猪,现在在大城市周边已经见不到这种零星屠宰了——那因体温而热气蒸腾的胴体、满地的血水……
11年后能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四处透风的吊脚楼、昏暗的客厅、我小时候才有的超小的黑白电视机……而是,当晚,天已黑透,那小伙子告诉我,同村的某某请我过去吃新杀的猪。我怕语言不通,但又怕失了礼数,犹豫之后还是去了。
当年可不像现在,那时外来人到这么偏僻地方的人,是极少的。整个村寨就我一个远道而来的旅人,我把别人当风景看,别人也把我当风景看。
这是一个中学生吧,普通话不太标准,词汇比较贫乏,但差不多也能说上话了。他们杀完猪,肉是要处理的,下水不好保存,当天就先吃掉了,应该都是族人,或者杀猪的时候帮忙的人,一屋子。他让我也吃,给我准备了个碗,夹了块下水,光线不好,也不知是什么,也不好挑三拣四,推辞不过,后来知道,应该是猪肺。我吃不了这玩意儿,但不好当着他面吐掉。他就跟我介绍了他的一些情况。11年后,我记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父亲坐牢了,是因为去山上抓黑猿……我怀疑着,问,有吗?他说他也见过,在高高的悬崖上,有的。我印象中,中国唯一的猿类就是长臂猿,但贵州应该老早不是分布区了。觉得应该是把像猿的动物叫成黑猿吧——我说是熊?他说不可能,熊他见过,不会搞错;后来我想,那最可能应是黔金丝猴,黑熊确实不可能因捕捉而坐牢。总之,长臂猿和黔金丝猴都是极濒危或已经功能性灭绝。我当时心里并不觉得惩罚这种行为政府有错。
这位学生娃,特意把我叫过去,就为了说这个事情,而且带着愤懑。他也没有说更多细节,他也没有开口咨询我或者要我帮他什么忙……这超出了我的预期。也有可能,他少年老成,读出了我的心思,所以主动终止了谈话。但是我能感觉,他在这个村子里,是一个相对特别的存在。不知道是本来就是很特别的一家,还是因为父亲坐牢了以后被孤立。但我现在还记得的是,当时这个孩子让我感觉心里发紧发凉——很小,但似乎已有仇恨社会的倾向,也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这个年龄的小孩不应该有那种恨意。在某些方面,他很像《白鹿原》里的黑娃。承受巨大压力又非要强行生长。我当时认为:他找我这个远方来的旅人倾诉自己的不幸,应该是带着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将来他应该逮到机会,就会离开族人、离开家乡。是的,瑶族人觉得自己受尽布依族乡政府的欺负,而掩饰不住怨言。而在底层中,又有底层,这个孩子,背负着最底层的压力,但年轻的生命力,又裹挟着蓬勃的欲望。
这,就是来自11年前的回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的存在。我希望在我还能回忆的时候,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
前一篇:成熟之爱,成全之爱
后一篇:[转载]《那个简•奥斯汀》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