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思维vs现代思维——我所感受到的价值鸿沟

(2017-05-02 13:01:09)
标签:

婚姻

离婚

传统

现代

责任

分类: 心灵鱼缸
  生于1977-1984年的人,是处于一个不前不后的夹缝时代,他们同时对传统思维和现代思维,都有着切身的体会。或者,具备切身体会的机会。会去比较。
  我,就生于这个夹缝时代中。我不幸地被迫去体会90后们很少有机会体会到的那些压力!
  当然,我不是年龄决定论者,价值观和年龄的错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50多岁的现代女性也大有人在。只是说,某些现象会更集中于某个年龄段。并且,如果要成为那个时代人中的另类,首先要具备批判、反省、清算的能力。如同对原生家庭的叛出,对时代的叛出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刮骨疗毒”,就别怪人家用有色眼镜看你。而你若刮彻底了,岂需在乎别人镜片的颜色?

传统思维
  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话语体系中,会经常出现这类陈述。
  细想,会发现,国家也好,家庭也好,都是抽象的虚化的载体。
  例如:家庭是什么?一间房子?租房难道就不成其为家么?租房CP的情感质量就不如有房CP么?家庭是一本结婚证一个户口簿?有本子时,离心离德、吃里扒外拦不住;没有本子,同甘共苦、同仇敌忾,一样有。家庭是一个孩子(养儿育女)?孩子是夫妻感情的试金石,夫妻感情脆弱的CP,往往有了孩子,感情加速破裂。即便感情和睦,有孩子的那几年,也会是夫妻感情最艰难的时刻。
  家庭,不就是具体的人之间的相处么?其核心,不就是夫妻之间的相处么?孩子只是过客。
  那么,挽救家庭,还是挽救在家庭中的人的幸福?
  在保守传统的思维方式下,家庭不需要被解构,家庭就是目的,形式就是目的,挽救家庭,就是挽救这一种形式。个体的感受,无论是家暴、哀莫大于心死、被出轨……都是次要的。
  保守传统的思维方式谈责任,就是谈对家庭负责,即对这个形式负责。个体的幸福、个体的感受,不是目的,而是负责时用来被牺牲掉的。
  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强调“家庭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这话作为状态描述是没错的,但作为价值取向是反人道的。在自上而下的义务体系下,这句话就意味着,家庭要对社会负责,那么,自然,个体要对家庭负责,但个体渺小到,直接被从话语体系中删除了。没有家庭的个体,就像没有了身份证的人一样,如同黑户,不被社会主流所接纳。


现代思维
  现代化,是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的一场运动,波及哲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技术等一系列领域。其特征是尼采为代表的价值重估和人本主义兴起。
  现代思维,认为以人为最大,以人的需求的满足为一切评估之宗旨。其他的价值体系,都是自下而上,从个体的满足开始往上搭建。
  现代思维也谈责任,当然是首先对人负责,认为,全社会个体福祉的最大化,才是值得追求的,家庭也好,国家也好,都是实现手段,而且只是可选项之一。不婚可以幸福,那不婚就值得祝福;丁克可以幸福,那丁克就值得祝福;分手可以幸福,那分手就值得祝福。而没有感情、争吵、暴力、冷暴力、欺骗、背叛,才是不能容忍的——哪怕都没有因此而拆散家的形式,亦是不值得祝福和维系的!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是在边界之内追求个体的自由意志的实现,追求一个人能够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被物化——为了不离婚而苟合,为了孩子而苟合,为了财产而苟合,为了父母亲友的期待而苟合。就不能为自己而活一次?
  对家庭负责,就是追求家庭各成员的福祉最大化。如果家庭矛盾重重,对小孩的成长之伤害,远超单亲家庭。分手才是为孩子好。对配偶也是一样,既然相处不能幸福,那就各自再去找寻其他可能。


  一个传统保守的人,会认为单身是一种地狱般的不幸,犹如无家可归的人在旷野流浪。但他们不会去在乎:回到一个监狱般的家中,是更大的不幸。监狱中的人们宁可越狱流落社会,也不会愿意待在监狱中。传统保守的他们不会去祝福分手快乐,而宁可郑重宣布你离婚之后迟早会后悔。听起来像诅咒?对!但他们不会承认这一点的,因为矮化你的心智,是他们发表教导的前提。只是,这次,坐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心智是俯视他们的,但他们无意去了解对方,他们只需要假定对方的心智是幼稚的就行,然后,就可以展开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预见了。但是,当你轻飘飘提到某某分手以后,新生更幸福,他们却忙不迭把话题避开了。但是当说到意见内容时,他们又会拿对方离过婚,直接否定了对方意见的价值——哦,你知道么?所以能接受你离婚,是因为人家离过婚;哦,那个呀,连婚都没结过,至今单身;我才是为你好,我没离婚,我是婚姻的成功者,我有资格教你……呵呵,呵呵……
  一个传统保守的人,会认为丧偶之后就是应该陷入对配偶的思念,所以不能有对新配偶的想法,你可以有,但不能马上有。他们不会去祝福(重获)新生快乐,而宁可在一边可怜你。
  一个还算现代的传统保守的人,会去思考、接纳价值观多元化。但一个典型的传统保守的人,则不能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只能理解自己的一套,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家庭就是这样的,而直接从意识上就抹杀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差异,并对不遵守他的一套的行为,痛心疾首。他们会像那些劝赶紧找人嫁掉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样,劝你迷途知返,同时郑重宣告:我比你多活了这么多年,看你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看一个小孩子一样。
  但是当他们义愤填膺地诉说自己的道义、鞭笞你的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候,哪怕你已经“呵呵”掉了好几次他的虚伪、狭隘、功利、双重标准。可是,一不小心,他还是暴露出物化爱情的本心——他们会去拿心外之物和身外之物来衡量CP的合适不合适,他们会赞同用金钱之类的东西去试探考验对方的真心……他们自己无爱,缺乏用爱去体察对方的能力、缺乏用爱来建立情感联结的能力,自然,只能付诸于物化的手段去评判。同时因为无爱,他们理解不了走心的恋爱方式。甚至自己都承认:你提到精神层面,我不知道怎样谈quan……甚至,我怀疑他们从未有过真爱,他们直接从激情变成亲情,直接从性冲动过渡到柴米油盐,唯独没有路过灵魂,但他们不会羡慕路过灵魂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内心没有这个感受器,本来应该长“肉”的地方,长的却是“道义”和“算计”!

--------------------------------------------
后记:
  其实本文内容是一系列感受的集合,并不针对具体的人。但正如多年前的遭遇……舆论对一个价值观的叛逆者,极不友好!但其实,对于很多秉持现代生活理念的朋友,才不会觉得我是什么叛逆。那些不把人当人的想法,早就该进坟墓。那种霸王硬上弓的低情商沟通方式,也老早该被鄙视。得不到祝福,算什么?我不奢望!但是,对不起,我不得不怒——对爱之美好的否定、对追求爱的个体自由意志的否定、对爱人的否定,触碰到了我的底限!不能尊重我的人,我何必尊重?不能懂我的人,我何必懂你?如果,有读者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这篇文章能帮你看清迷障。其实,劝的人,有多少在乎过你的内心感受?他们在乎的,不过是他们又做了一件劝合的“好事”,满足了伟光正的自我期许,换来了价值感。他们不是在建设你的人生,他们不过是在建设自己的心灵——啊,我又帮了一个可怜人……那么,你,值得变成他的药渣么?
  本文在刚刚写就的时候,以本篇名为名,被新浪小编所推荐。但改名为《当你离婚时,有人来劝你……》之后,就被新浪去“荐”。现在我又改了回来。可以想象,那些老古董们看了我的文章会有多么扎心,无论是面对面,还是在网络的另一端,老古董就是老古董。一种在道德上为离婚而正名的观点,不能被主流所容忍,在中国,不但有政治正确的绑架,还有伦理正确的绑架。
  凤凰男遇到城市女,注定是悲剧。——我怎么突然想到了这个?嗤,管他呢!
  其实,我还想到了90年代末时候的新新人类崛起的一次文化运动,现在想来,其实类似于中国的一次尼采式的冲击,只可惜,很快被主流给抵制了。所以,当今,我们的社会,哪怕是年轻人,一样是处于一种价值观杂糅的不自觉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