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胶带、胶纸撕掉后残留的胶黏剂?
(2016-05-07 10:49:27)
标签:
胶黏剂丙烯酸酯乙酸乙酯 |
分类: 理性生活 |
透明胶带、不干胶带、封箱带等,若粘贴在硬质表面,揭去膜之后,往往会残留有它们的胶黏剂。由于这类产品大多低价低质(其实我也没找到特别好的),耐候性不达标,内聚强度不够,在受到紫外线、湿热等作用之后,或者天长日久之后,导致的老化,会出现揭去膜之后受保护物体的表面留有大量残胶的问题。
此类胶带的胶黏部分,用的是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酯,单体常由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等组成。但前两种单体几乎存在于所有配方中,是基础单体。制备胶黏剂时,单体仍会残留,所以新拿到手的胶带,往往都带有一些气味。
包括,家电、餐具表面的标签纸撕去之后,留下残胶,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些残胶黏糊糊、粘了油污之后变得黑乎乎,洗又洗不掉,刮又刮不干净。用钢丝球嘛,使劲刮,面积大的时候也不容易刮干净,要是表面是比较脆弱的,比如塑料、油漆表面,只能用指甲刮,那可累死人。
在实践中实验,本人决定把亲身经历记录如下,以便其他受到困扰的朋友能够少走弯路。
洗剂的选择标准是:1、不伤表面,2、无毒无害,3、廉价易得。
最好的洗剂是乙酸乙酯。对生物几乎无毒害,用不完放在家里挥发到空气中不用担心。对大多数种类的塑料和油漆不会破坏表面。本人目前只是发现对用于插电面板的塑料会有溶解作用。谨慎起见,先用乙酸乙酯在角落试试,观察是否对表面有影响。寻常化工试剂店都能买到。清除效果一流,尤其适用于大面积清洗。清除原理是物理溶解。擦拭几次后,抹布吸饱了溶解了残胶的溶剂,会变得黏糊糊,这样的抹布再去擦其他地方,会造成淡淡的污染,也会让手上皮肤变得黏糊糊很难受。
其次是牙膏。用蘸了牙膏的抹布。牙膏内含乳化剂和摩擦剂,其清除原理是机械清除。适用于清除小于1平方厘米的小面积残胶。尤其适合清除黏软的新鲜残胶,可使脱落的残胶失去黏性,全部留在抹布上。
再次是酒精,越浓越好,一般用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清除原理是软化、溶胀残胶,用抹布的机械作用使残胶脱落。适用于清除小于1平方厘米的小面积残胶。缺点很大,就是残胶仅仅是脱落,还是不能和抹布结合,所以会一团团黏糊糊的残胶被抹布抹到器物表面干净的地方,造成二次污染,或者粘在手上到处都是。比乙酸乙酯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得多。因为乙酸乙酯溶解了残胶后,和溶剂一起,绝大部分都吸附到了抹布上。
其他试过的有护肤霜、白醋,都不好用。
其他被人提到过但我没试过的洗剂有:
香蕉水,或者说油漆稀释剂,应该有不错的效果,至少和酒精相当。主要成分是甲苯、二甲苯,还含有酯类和醇类。缺点:香蕉水特别是工业香蕉水,往往含有苯,是毒性较高且致癌的物质,而主要成本甲苯二甲苯,毒性也比乙酸乙酯大。而且,对于很多漆膜有可能造成伤害破坏,对很多油性的涂料或颜料有溶解擦除的作用。可在室外露天使用,但尽量不选择。
汽油,应该有不错效果,但可能比乙酸乙酯逊。缺点:毒性比乙酸乙酯大,易燃危险,对常见的聚氨酯类漆膜的伤害应该和乙酸乙酯差不多,但可能对某些漆膜的伤害会稍微大一点,但总体只要时间不长,漆膜的受害可以忽略不计。
丙酮,效果应该和乙酸乙酯相似。缺点是,毒性比乙酸乙酯稍大一点。对漆膜的伤害大,对多种漆膜会造成溶胀、发白等不可逆的损害,对部分塑料也有一定的溶胀作用。而且,考虑到丙酮的广泛用途(可能用于犯罪用途),现在很多化工试剂店要求凭证购买。
洗甲水,也叫去光水。效果应该很好。廉价的洗甲水主要成分是丙酮。不同的洗甲水配方可能很不相同。高级的洗甲水,酯类和醇类的含量应该会比较高。缺点:单价比较高,大量使用有点浪费;不涂指甲的话不容易随手拿到;某些配方的洗甲水可能对某些漆膜会造成伤害。
总结最佳清除方法:
用干净的最好是纯棉的布头,蘸取乙酸乙酯,用力擦残胶,注意一定要沿一个方向擦,不要来回往复地擦,这是窍门,切记!擦的部位因为溶解了残胶以后会变黏,就换个部位,切记!当整块布头都变得发黏的时候,就换块新的布头来擦,每块布头能吸附的残胶是有限的,不换的话,擦到后来就擦不干净了。为何是用布头而不是整块抹布?因为包括乙酸乙酯在内,所有洗剂都是极易挥发的,如果布比较大,布的一个角落刚擦脏,其他部分已经干了,很浪费。而且所有洗剂都不同程度易燃,有些还有毒,大量挥发危险还有害。如果残胶很新鲜,就会变得不容易被抹布所裹住,这时在用乙酸乙酯的同时,残胶表面先涂抹牙膏(代替灰尘的作用),就两全其美了。最后,收工前,再用大一点的布吸饱酒精,在整个工作面上做最后的擦拭,并且擦掉皮肤上黏黏的附着物,就一切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