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情绪我能懂》书摘(一)
(2013-12-16 21:17:31)
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之梯 |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伊莎贝尔·菲约扎,插画作者是阿努克·迪布瓦,两个法国人。有心理学背景。这本书以专业的水准和通俗的表述,向我们展示应该如何理解0-6岁的孩子,并且父母如何解决在养育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我觉得书的观点不落俗套,可操作性很强,阅读体验很赞。总之,书的价值很高,特此推荐。以下是书摘,共勉。
对所有孩子来说,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感觉到爱。
填满小天使们对爱的需要,让他们拥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构建亲子教育的基础。
……许多现象,小孩的行为表现,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压力太大,刺激太多,无聊,或者仅仅是生理需要。
从孩子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第一章:
任性——给任务
孩子不会给父母设置陷阱,也不是要考验父母……任性,实际上是孩子面临过于复杂的处境、无从应付时大脑的自然反应。
大吵大闹的做法就是孩子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
用你自己的平静去影响孩子会更有效。温柔而有力地把他抱在怀里。
到一个全新的,琳琅满目的环境里,请给孩子一个任务。
……对更小的孩子,就需要反复提醒。
花一小点儿时间,花一点儿精力,最后可以为你省下大量的时间。
很多大人把孩子好动的需要当做是寻求关注,或者不听话。……不过大多情况下,孩子仅仅是“好动”。
……这些都在2-6岁孩子神经中枢的应对能力之上。
给他安排一项任务,帮助他的大脑更有效地集中精力。
第二章
12-18个月
说“不”
对2-4岁幼儿来说,规矩根本不起作用,只有到了4-5岁才有用。
2-4岁的孩子在触摸一件新东西的时候,会寻求父母的眼神的允许。这个时候就需要马上说“别动”……别以为他什么都能记得住。
起身走过去帮他,比光动嘴有效得多。
12-15个月的孩子,大脑不能同时记住两条信息,或者两件事……一次给她一条指令。
4岁以下……没有制止自己行为的能力。
孩子的大脑还不大会处理否定的信息。
明确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他你不想让他做的事。
两岁以下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未来。
孩子不需要家长给他所有的东西,不需要马上就给他。他需要的是你的即刻回应,告诉他你听到他的需求了。……可以给他一小段黄瓜,给他找一件事做,或者多和他说说话。
他总是指东指西,他只是认出他学会的东西。
分离焦虑情绪产生于7-12个月,10-14个月表现最为强烈,到了3-4岁半才会逐渐减弱。……她可以有你的一张照片,一块有你气味的手帕。……可以随时想起爸爸妈妈的样子,这样她就更容易忍受你不在身边。
安抚半夜醒来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多刺激。
第三章
18-24个月
反抗
孩子产生反抗,仅仅是在父母否定孩子独立性的时候。
让他自己选择,让他自己作决定,这样可以刺激大脑额叶区。
要等到3岁左右,孩子才有能力作出“明智的”决定。
18个月到2岁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不在场状态。
只有到了4岁,孩子才会从大人眼神里感觉到自己做错了。
要让孩子不做蠢事,尽量不要让4岁以下的孩子独自待着。
幼儿还不会自己主动松手,尤其在紧张状态下……与其冲着他大喊“松手”,不如上前帮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