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豆抛储——对《豆类中短期行情的再剖析》之补充
(2012-09-15 19:11:33)
标签:
大豆抛储缺口逼仓价差新豆上市 |
分类: 行情盘点 |
12日本人写的《对豆类中短期行情的再剖析——接下来要关注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8bec7f0101d9sr.html一文,提到了众多的近期值得关注的要点。这里面短期起到决定性影响(尤其对豆类的1月合约)并且国内有真实数据可以监测跟踪的,首推国储豆抛储情况,在本文中我将对此稍作展开。
以今年中国饲料产量在养猪景气周期下的增速在10-20%来推算,中国大豆进口的增幅,今年也应该达到相应幅度,这还没有考虑到11-12年度中国国产大豆是减产的,还有小麦替代的情况,但本身这两个影响进口需求的因素是方向相反的,且今年最终的饲料产量数据还无法确定,所以采用估算是合理的,且是唯一有可操作性的。今年前8月进口大豆同比增17.4%,但若算上后四个月的预估值共计1470万吨,同比大豆进口增速仅不到3%。当然真实供应应该是上期国内结转库存加上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但前两者在总供应中的比重很低(不到20%),所以这部分可变量的变幅,不足以填补后四个月的进口缺口。若要满足中国饲料产业的正常增产需求,进口缺口在400万吨左右。但通常条件下不参与市场流通与定价的国储豆存量,抛储政策下,却可能给市场带来“意外”。
这部分随时可参与流通和定价的国储豆,预估在1200万吨左右,远超今年缺口。据此我坚信:豆粕不可能变成棉花第二(指34000那波行情),但可能变成白糖第二(指8000那波行情)。
国储豆的来源一部分是往年黑龙江的临储豆,一部分是往年国际市场上采购的大豆,成本较低,所以低价抛储对中储粮没有成本压力。
抛储规模上,国储有意保持低调和神秘,估计是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棉花当年就被质疑抛储过早过净)。11年度国储轮储规模仅270万吨,今年9月以前已轮储263.3万吨,9月放储80万吨,9月之后就没出计划。规模超过去年是肯定的,但国储的这点弹药,怎么用,如果让市场知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有一点是CPI的变化,未来也不确定,所以国储的动作需要配合国务院的宏观调控,最终的抛储节奏未必发改委粮食局能说了算的。个人认为,国储会在现有资源下把抛储轮库的政策用足。但时间点上会尽可能后延而非前提,这是吸取当年棉花抛储的教训,也是防止万一南美再度受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进口缺口的参照依据是去年,则抛储规模的参照依据也应该是去年,即在去年270万吨的基础上的增量,才是真正能填补缺口的有效量。
以上分析了国储的最优策略。接下来分析一下产业链的最优策略。目前产业链面临亏损是事实,但还能运转也是事实,叫苦是为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除了口头叫苦之外,《对豆类中短期行情的再剖析——接下来要关注什么?》文中我提到,现在的压榨行业集中度提高,他们缩减后期进口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我觉着这想法,很可能就是倒逼国储扩大抛储规模并且尽快抛储。由于大家对这1200万吨潜在供应(当然实际上不用全抛也不宜全抛)有期待,所以就担心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积极采购的话,万一将来抛储规模扩大,自己进口的高价货就会压在手里,到时候便宜了那些手上没货的同行,他们可以敞开接储。缩减进口以备接储,就成了他们的最优策略。大家都这么想,后期进口才出现了同比大幅减少,这又构成了以年底缺货,倒逼抛储尽多尽快展开的客观事实,这当然也是进口商借国储豆打破国际粮商围猎的唯一有效手段(你可以抬价,我可以不买,现在我真的可以不买了)。
那么,下一步,大家自然都盯着发改委粮食局的人怎么办了。而且这样一来,等于也缩减了调控的政策空间,扩大抛储几乎板上钉钉。这对行情的演进会有如下影响。
抛储停止,或抛储数量远远少于缺口,近强远弱格局得以持续,1月得以具备逼仓条件,但时间上接近交割,即使逼仓,对市场影响小。抛储少的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因为眼下CPI压力不大,豆价提高有利于增加豆农收入,并提升来年豆农种植积极性。在目前新豆上市销售时节,发改委自会投鼠忌器,不会去完全满足压榨商的要求,同时,由于需要根据新豆上市价格来调控,这也是为何发改委无法提前确定抛储数量的原因;能提前确定的,一定是少量的、不足以影响新豆上市价格的。
抛储放量,以平抑价格为目标,那么1月价格将持续受压制,并且庞大的轮库需求会变成远期国际市场上的采购需求,5月价格会走强,价差缩小。若抛储放量,且南美再次受灾,5月9月都将大幅上涨。若抛储放量,且南美丰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国储的平抑价格目标才能完全达到,发改委完胜,国际豆价的头部就在眼下。
最后,我觉得有必要对衡量何为足量何为不足,作一个划分,虽然这个划分是个人意见,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在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中,替代应该还是主要因素,所以实际需要国储来补的缺口应该不到400万吨。如果价格持稳,国储可能按照每月80万吨的节奏来抛储,那么年底前可再抛240万吨,加上9月的,同比可多抛310万吨,肯定足量了。但也可能国储将10月抛储计划隐忍不发(因为此时是农民大量销售新豆的时间)至月底,甚至拖到11月,那么国储在远期将换来一个更好的抛储价格,但饲料企业可能会遭受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的伤害。但只要在今年年底前再抛160万吨以上,都将明显压制近月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