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集未必精彩——评QE3出炉
(2012-09-14 11:22:21)
标签:
qe3美联储贵金属mbs经济结构 |
分类: 行情盘点 |
昨夜伯南克推出MBS版开放式QE3,这是自2008年底2009年初以来,中欧美三国的货币政策再次出现了宽松方向的共振,当然,各自的力度有所不同。
由于市场对每位联储委员的态度是可以有预先认识的,那么当上周就业数据触发推出QE3条件的时候,最终的结果的呈现,总体不算意外。但这次的新东西值得关注,我认为最重大的两方面,一方面是开放式,一方面是只购买MBS(前两次都是MBS和长期国债都买)。前者即不向市场事先承诺通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的政策目标,在达到满意之前,都不会停止,这样在时间和总规模上的限制就解除了,避免市场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干扰。这种开放式,就是整个夏天美欧金融界曾经多次讨论的,并已经被德拉吉所用的。后者,一方面是目前美国长债的收益率已经降到历史低位,下降空间有限,但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券市场利率相对较高。毕竟,本次QE在起始阶段的美国长债的背景利率不同,经过持续的OT操作,现在美国长债的利率比前两次QE推出时低很多。同时,这种做法在我看来也有点虚张声势的意思。因为MBS很大部分是沉淀在了金融体系内部,目前对市场实际资金价格的影响已经很小,只是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有直接影响,但当前流动性陷阱下,不仅是银行惜贷,也是实体经济惜借,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对于刺激实体经济扩张冲动毫无意义。若通过带动美国住房市场复苏曲线施效,则时间会长,效果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并且长期也不利于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伯南克在声明中提到了财政悬崖是联储委员会上大量谈论的内容。从动机上,我认为,联储的行动是填补美国在大选年财政政策上的真空。美联储如此积极地挺身而出越俎代庖,当然是民主党快、共和党痛。
和联储会上一片鸽派声音不同的是,美国的知识界有更多的质疑和担忧。论效果,目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集体面临结构失衡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政策对于解决这两方面,效果甚微。美国的企业界目前已经不同于四年前——目前不缺现金,缺的是需求和吸引投资的新经济增长点。
从长远来看,我不认为QE3实质上对美国经济有太多直接影响,倒是有一个间接影响非常重要。那就是在现在选战前景未明的情况下,如果联储的这个决定助了民主党一臂之力,导致最终大选结果扭转的话,那么,财政悬崖的解决将更加曲折,未来四年美国的企业界将会非常痛苦,美国在民主党的左倾思路下,将会有更多像扎克伯格这样的精英移民国外,美国将欧洲化!而全世界,会再次受到美联储扩表的影响,对中国来说,若政策重心再次由调结构变成稳增长,则美联储的政策对中国将会有更大影响——将形成再次的宽松共振,对于医治“四万亿”后遗症更加不利。但若中国坚定原来的改革步伐,则对中国是有利的,将减轻中国的外需萎缩压力,让中国的调结构有更多的政策空间和更少的政策副作用。不过,本国政府的政策向来只抓主要矛盾,在政策目标的并列排比表达中,只需抓住第一条就能领会决策意图了。
若以70年代的经历来推演,四年后,美国人民和美国知识界将对持续10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建立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上的信心升水将逐渐下降,类似当年的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经济理论将会兴起。彻底的试错,会带来彻底的转向,也许这是唯一可能的长期积极因素。
最后,说说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扩表,无论是用来买什么,都将对贵金属构成利好。而流动性陷阱下,现金流无法刺激更多新的投资和需求,对中间工业品和原材料的影响都相对有限。这从另一方面,更加让贵金属成为能够对冲货币信用风险的唯一资产。同时,对所有非美货币都将是利多。我们可能看到目前的大宗商品的强势,但我们仍可发现这次的强势的普遍性和持续性都不如前两次,尤其不如QE2推出的2010年9月。也就是说,市场走势仍保留了大量的结构性特征,比如农产品、工业品、贵金属三大类走势在6月底即上次OT2延长政策公布之后的走势,一直都保持了独立性。农产品走势的分析之前谈得比较多。贵金属也谈过,工业品中的有色和石化,目前都在经历去库存化阶段后期或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尤其是作为库存缓冲池的贸易商存货和加工商备货层面,长期悲观让产业链的这部分库存压到低位,这是本轮行情在前期未能创新低以及目前得以走高的基本背景。但QE3的推出,可能引发价格提前到位之后的行情反复,毕竟现在我们只看到美联储画出的一个饼,钞票到位才有真正的买需。
对未来,我们参照欧洲的政策选择。我相信,只要联储委员们愿意,那么美联储还可以有更多的政策——着力在逼迫资金流向经济实体。一个可期待的、有操作性的进一步措施,是美联储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调零、甚至调负;并进而将储蓄存款的利率调零和调负。不过后者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本国的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不能太低、坏帐率不能太高。正如伯南克在声明中所说,美联储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