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类、钢焦、国内外宏观形势展望

(2012-09-06 18:35:17)
标签:

美豆

猪肉

螺纹钢

焦炭

澳元

分类: 行情盘点
  豆类,基差继续走软。即使艾萨克飓风影响,美国玉米收割率也创出了10%的同期历史纪录。说明美国农民希望尽快利用价格高位出货,同时尽早播种冬麦。近期美国大平原将迎来广泛降雨,虽然对恢复大豆玉米的产量没有帮助,但有助于冬麦播种。高价位刺激种植积极性导致远期农产品产量大增的影响已经显现了,如果老天帮忙,明年有望缓解粮食紧缺。
  国内猪肉价格下跌周期尚未走完,饲料需求在未来将持续萎缩,加上冬季水产料淡季,所以预计国内将出现饲料厂原料采购的萎缩共振。但双节备货的需要,导致短期肉蛋价格支撑,尤其是蛋价领涨。但这种涨势很难持续。
  8月海关数据未看到,但即使有进口减少,未必会让后期国内的饲料原料出现紧张,原因如上节所述。
  个人认为近期是前期多头获利了结和空头建仓的好时机。
  最近走势,我上次谈论豆类提出的多远空近套利机会,只持续了三天。昨晚开始,美豆的3月也开始出久违的大阴,这预示着什么?通常盘子轻的远月往往会成为补涨的对象,而这种补涨的终结往往意味着整个涨势的谢幕。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率,但我觉得,是很能给空头信心的。市场看到了农民种植新豆的积极性,自然会在盘面有所反应。
  
  从8月起,澳元和欧元走势相反。这有两个原因。
  一、原来澳元承接了部分原以欧元为标的的套息资金,同时澳元在此起到和瑞士法郎、瑞典克朗、丹麦克朗一样的避险货币的作用。现在欧元区风险偏好回升,部分资金回流,澳元成为补跌对象,欧元成为补涨对象。
  二、主要原因。澳洲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高度依赖采掘业(首先是铁矿石,其次是煤炭),因此澳洲股市和澳洲汇市基本就是采掘业的晴雨表。由于下游需求(主要是中国)萎缩向上游传导,5-7月影响还及到中国港口库存,到8月时体现到了澳洲矿商的财务活动上——8月,国外纷纷讨论中国贸易商以价格不可抗力违约的事。这种违约往往是熊市深入的时候才会发生——必须价格下跌的价差损失超过合同违约金,所以我们在五六月间还看不到大量违约。但这种违约一旦发生,会自我强化——供应商已经发运的货,只能在港口就地销售,进一步拉低销地的报价,于是触发更多违约。矿商很受伤,体现在了澳元上。去年是美国棉商抱怨中国采购商违约,今年轮到澳洲矿商抱怨。但这种下跌往往会加速底部的出现,一方面,原料的快速急跌有可能跌出钢厂的利润空间,让钢厂愿意入场采购原料;另一方面是违约打击矿商积极性,会让矿商缩减后期的生产计划,甚至暂停一些扩产项目,减少后期供应量。
  焦炭市场最近几周成了煤市的领跌品种,动力煤倒是岿然未动。估计和这种违约以及钢厂和电厂的采购不同步等结构性因素有关。

  今日钢焦反弹,据说和逾8000亿的轨道交通项目在发改委网站上披露有关。但这些项目连同6-7月间获批的一些基建项目,能否托起需求,还很难说。还有,前期地方政府的一些大手笔规划(总体有2.5万亿),也面临资金等难题。
  一、因为今年投资规模整体下滑,这些增量在实施时多少是要打折扣的,而且年度分量也相对有限,所以未必能扭转大局。
  二、今年及未来两三年,螺纹钢及其原材料的产能释放速度明显快于可能的需求增速。
  三、项目获批到入场施工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这种利好更多是一种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在整个宏观悲观的大背景下,可能很快就会褪色的。
  但九月确实存在季节性开工旺季带动反弹的可能性。这种反弹的幅度会很有限。由于钢贸商的集体重伤和融资能力下降,钢贸商囤货行为也很难发生。冬储行情预计力度有限,甚至没有力度。

  由于面临十八大政府换届,在这种时间段,决策层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失误的补救和查漏补缺上,房地产、CPI等任何大幅反弹,都可能让结构改革前功尽弃。所以决策层这次表现出了咬紧牙关坚持的决心,而仅仅通过增加出口退税项目、批准基建项目等微观局部的刺激措施来平滑经济波动。系统化大手笔的刺激很难推出。何况,随着“四万亿”后遗症的不断暴露,决策层内部可能把其后果(高房价等)上升到维稳和政权巩固的高度上来,并且不惜增加与地方政府的矛盾。
  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使国外经济形势严峻程度直逼08年,央行仍保持了谨慎的举动,市场期待中的降准迟迟未推出。最近一次降准预期,时间点可能是国庆长假前。地方政府GDP导向的思维方式已经定型,在稳定和现实利益的选择中,会更加倾向后者,所以没有结构改革的积极性。真正政策面的大变动,即使会有,预计也会在十八大定调之后,而非眼下。一种设想是,进一步的改革,比如保障房、房产税、节能减排、产业重组整合、落后产能淘汰、地方债坏账剥离等,其实面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再分配,又要顾及整体稳定和民众反应,阻力极其巨大,且成效容易反复。只有新一届政府进入人事调整阶段,才能借此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和效果,把计划中的改革措施落实下去。而只有部分后顾之忧得以解除,中央才能放心大胆地让地方政府进行新一轮财政扩张。当然,实施起来,有多少能让决策层如愿以偿,还难说。

  国外宏观面,近期直到9月12日,都面临敏感期,大趋势是可能会有利多措施出台,比如新的进一步的欧债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美联储的QE3表态等。今日午后很多品种,包括股指的强势,白银依然是国内的领涨品种,应该和此预期有重大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