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反思
(2022-10-09 21:08:39)
梳理信息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封信”, 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待着爸爸的归来。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在备课时,我细读文本,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我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做了精心设计。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课堂呈现做以下反思:
一.注重方法指导,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梳理提取信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比较难。我让孩子们运用学习第一封信的方法,第一步先找双引号里的内容,引号外提示语的内容不属于信的内容,第二步读一读确定是不是信的内容,因为课文中关于第二封信段落里有一句是露西对妈妈说的话。先自己读课文,找出第二封信的内容。画波浪线做上记号;同桌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交流,看看自己找的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精读感悟,落实文要素。
第二封信的教学,没有进行繁琐的分析,只是抓住重点词句带学生去充分地品读感悟。在学习中,指导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露西此刻的心情。
三、对比感悟明理
通过两封信内容的对比,看出第二封信更能表达出一-种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中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露西写的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首先,我让学生读一读两封信,接着,引导学生感受露西写前后两封信时心情的变化,从不开心到开心,都是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都愿看到家人的开心快乐,所以更喜欢第二封,从而体悟亲情,明白道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四、拓展思维,情感升华。
在第二封信教学后,一般我们会设计“爸爸收到信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我采取将问题整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假如爸爸收到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该怎样回信呢? "这不仅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猜想爸爸的回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快乐,家人才会快乐,才会对我们放心。站在家人的角度,体会家人的心理,情感进一步升华,其实也是一种明理教育。
五、注意文本的补白,加深理解内容。
如学生交流:我们过得挺好。这一句,让学生说说这里的挺好是哪些方面的好?学生想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然后再看课文信中写了哪些好。知道过得好是多方面的。又如交流“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让学生说说周末还会做哪些事,感受到爸爸不在,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很好,很开心,丰富多彩。文本的挖掘补白,引发了学生思维,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