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学小组”模式综合性学习课教学流程及操作要领

小学语文 “三学小组”模式综合性学习课
教学流程及操作要领
(征求意见稿)
根据《保康县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安排的研究进程,围绕生本理念和全县“三学小组”模式要求,结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特点、规律和要求,现初拟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学小组”模式教学流程和操作要领,供全县小学语文老师参考使用。
一、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学小组”模式共有三个学习阶段六个学习环节,即每次综合性学习有三个学习阶段:预学、互学、评学。预学有“明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两个学习环节;互学有“自主探究体验、小组互动交流”两个学习环节;评学有“班级分享成果、开展总结评价”两个学习环节。如下图所示:
二、操作要领
(一)预学:明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本环节是综合性学习的准备阶段,任务是组织策划,一般一个课时在课内进行。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确定学习活动主题和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形式以及活动程序;划分活动小组,分配活动任务。同时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关注与热情。
1、明确活动目标
【学习目标】
【操作要领】
善于创设情景,激发活动兴趣。在教学之初,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单元主题提供的信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欲望。激趣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基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根据具体实际,指导选择内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内容,而是将此次活动的主题告诉学生,再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允许学生有不同,而不能一刀切。
围绕教材要求,师生共拟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本地具体实际,共同拟定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提出活动要求,便于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2、制定活动计划
【学习目标】
明确活动的基本方法。
制定个人和小组活动计划。
【操作要领】
明确活动方法。这里的“活动方法”,既包括综合学习活动的方法,如调查的方法,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如阅读的方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教师一定要给以帮助和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案例:一位老师在设计中写到:动物图片,可以从书中找,可以绘画;动物故事,可以向别人求教;动物之最,可以从书中或求救;动物叫声,可以自己观察并录音;动物诗文,可以查阅有关书籍;动物成语,可以查阅成语词典;动物歇后语,向老人求救;动物谜语,可以查阅书籍,可以自己设计。而关于如何记录和整理时,老师提到可以通过日记、绘画、摄影、录音、摘抄等方法记录。
合理划分小组。综合学习活动课程目标中多次提到关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整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能安排的尽量安排,能合作的尽量合作。那么怎么分组呢?首先要根据选择的活动内容分组,即选择同一内容的同学组成小组;其次,老师有计划地分组,比如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拟定活动方案。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确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研制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这是培养学生规划、组织能力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活动主题;B、活动的目的要求;C、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D、活动的任务分工及其具体要求;E、活动的预期结果及呈现方式;F、相关条件与保障等。活动的方案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各项活动应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都应做到目标、任务明确,重点、步骤清楚。
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研制活动方案,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建立综合性学习小组,讨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措施,在学生群体中达成共识,制定出合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在学生研制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给以指导,使活动方案详略得当,切实可行。
制定活动计划或方案,既包括个体的计划,也包括小组的计划。
注重统筹兼顾。准备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前提,也是保障。为了让准备工作做充分,老师要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在学期初或相应单元学习之初进行统筹安排。有的活动可能提前一周,有的可能提前一个月,甚至有的活动在开学几天就要布置落实。
本环节是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阶段,是核心环节。一般用多个课时,安排学生课内课外结合进行。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活动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过程。此阶段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亲历活动过程。
【学习目标】
每一位学生按照活动计划、要求和分工,主动参与实践。
通过亲历活动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操作要领】
切实经历活动过程。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
全员参与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活动过程必须要全员参与,绝不能只安排几个“人才”表演,而多数人在看“戏”,要真正的让每一位学生亲历活动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要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老师给予必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是综合学习的关键。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但不是不要指导,也不是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活动完全不闻不问。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切忌将学生的活动蒙上教师的个体色彩,将学生的研究引向自己既定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作为旁观者,教师不要过分深入到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研究过程中去,过分的参与就意味着干涉,“不干涉”是教师指导综合性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其次,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对于缺乏自持、缺少自觉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监督成为一种必要。教师的监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同时有效地给以指导。教师作为一个监督者,不能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一个朋友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
2、小组互动交流
【学习目标】
小组内交流活动收获,形成小组活动成果。
确定班级汇报方式及重点内容。
【操作要领】
多种形式交流。每个组员的活动经历、活动成果需要向小组汇报,形成本组合作成果,为全班内交流做好准备。这个交流,可以教师统一组织,也可以由组长单独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
及时点拨指导。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参与其中,目的之一是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备全班交流;其次是随机进行指导,包括汇报方式、参加形式等,有问题随时解决,防止全班交流时诸多问题的积压。
(三)
此环节是综合性学习的交流评价阶段,体现综合性学习“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要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总结交流活动情况。这个阶段一定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给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此阶段,教师是一个引领者,老师的指导、激励、点拨作用要贯穿始终。
1、班级分享成果
【学习目标】
小组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学生倾听,参与交流评价,达到分享的目的。
【操作要领】
明确汇报主体。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的整体活动成果,而不是某个优秀学生的活动成果。另外,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人人都能发挥作用,不能让汇报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示台。
采取多样形式。汇报的方式不能单一,要灵活多样。尽量为学生创设多种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尽量让学生分工或分阶段汇报,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学习目标】
对活动给予总结,从活动的准备、开展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体会感想等多个方面做小结,同时做好活动的评价。
【操作要领】
明确评价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要根据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评价繁琐。另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要适当。
多种形式评价。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等。综合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注重正面激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也许有许多情况不是令我们满意,有许多同学参与不理想,但也应适时鼓励,不要作过多批评,损伤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可持续的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和培养。
引导后续延伸。课上交流的结束,并不是整个综合学习活动的结束。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有些活动是需要课后继续完成的。比如办成果展,比如写本次活动的研究报告,等等,还需继续给予关注和指导,创造其它的机会不断地开展交流活动。
三、模式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定位活动目标。
不要拔高要求和目标。目标定位太高,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还没开展活动就望而却步了。同时,综合学习活动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不是一定要这样或一定要那样,学什么怎么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和提高。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即可,让学困生同样享受到活动的快乐。目标低,当他们说不好做不好时,我们就不会轻易打断他们的表达,就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就会耐心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学生就会更多地体验到成果的喜悦,学习的快乐。
灵活调整内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本土性的特点,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具体处理的方式有:
A、推迟活动,改变活动时间。如有的老师说“《春天在哪里》教学时外面还是冰天雪地,没有一丝春天的气息,不能进行活动”,怎么办?推迟活动内容,等条件成熟再开展活动。
B、改编活动,增强其适应性。统编教材供全国使用,所以在每一个具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如有的素材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有的课题对农村来说有困难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一定要通过分析、研究,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改编综合学习活动的内容,重新安排主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有的老师创编《爱护校园的绿色植物》主题,调查校园的绿色植物,调查花的种类和摆放地点,调查校园里绿化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调查校园内破坏绿色植物的现象等。
3、凸显语文学科本色。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努力体现“语文味”,要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首先要找准语文训练点,不同的老师确定的点可能不同,但一定要有,而且要清楚明确,即便参考书上没有明确指出的,教材没有明显体现的,我们自己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