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纷争的表象后,复杂的历史---阿拉伯世界初窥(续)

(2020-10-18 21:31:42)
标签:

历史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主导的单级世界,阿拉伯世界发现少了一个牵制巨头的力量,它们面临更多的入侵和政权更迭的危险。同时,阿拉伯世界内部的混乱继续加剧,石油财富是如此诱人,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伊斯兰世界的少数派,什叶派的伊朗自1980年代之后就不断输出伊斯兰革命,过去的两百年,这片土地,好像是因为石油这种黑色黄金,而遭到诅咒,战火连绵。

 

跨度五百年,民族数十个,国家地区几十个,历史人物几百个,这本书的写作,可谓艰难。读者如我,也是辛苦。所以作者没有简单的干巴巴的罗列史实,尽量穿插了很多人物,包括小人物的事迹。书的开始是某春,埃及小贩,结尾是2014年末突尼斯选民根据新的规则投票选举议会和总统。中间有很多人物,例如大马士革理发师的生活;19464月法国士兵撤出首都大马士革的那晚,叙利亚人民的歌舞。

 

有些对话意味深长。1952年,7月革命后,埃及国王法鲁克退位并流亡海外。政变的将军送国王到皇家游艇并敬礼,说:您,我的陛下,迫使我们做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国王也回敬军礼,说:“我知道,你们做了我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此言令将军困惑一生。国王继续说,“我希望你能好好管理军队,我的祖父一手打造了这支军队”;“你的任务会很艰难,统治埃及并非易事”……

 

500多年来的阿拉伯世界,战火纷争多于平静安宁,外部世界英法美苏的搅局,与以色列的全面冲突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一方面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尚处于部落酋长、国王(埃米尔或者苏丹)的封建统治中,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又无可避免的接触了外部世界,当经济萧条民生困窘的时候,变数陡增。军人干政在整个20世纪阿拉伯历史中反复上演。石油国家中,一小部分人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贫富分化加剧引发的动乱比比皆是。4年前去伊朗旅游,领队、导游、随团导师都提及伊斯兰革命之前,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的富庶、开放;但巴列维国王在贪腐问题尽失民心,给霍梅尼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了伊斯兰革命,并且之后还向他国输送伊斯兰革命。导游是参加过两伊战争的幸存者,提及少年时候的战事,仍然唏嘘。

 

以色列建国,巴勒斯坦的灾难,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过于复杂和冗长,最终演变成仇恨驱使下的恐怖主义。书中总结说:巴勒斯坦灾难标志着欧洲在阿拉伯世界影响力的终结。巴勒斯坦问题是欧洲制造的,欧洲解决这一问题的无力反映出二战结束后欧洲自身的衰落。

 

关于经济,书中着墨不多,盖因这书本质上还是一本历史书。提到欧洲银行对阿拉伯地区的渗透,以及许多政权更迭的导火索是财政破产;许多国家也一再上演的戏码是,改革派或者进步派要引进西方科技、或者购买西方军火,不得不向欧洲财团或银行借贷,政府通常就深陷财政危机;英国对埃及长达3/4个世纪的占领,法国对摩洛哥的殖民,都是有深深的财务方面的背景。讲阿拉伯历史肯定绕不开石油,有趣的是,伊本沙特在阿拉伯半岛上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权,其中一个原因是英国人的重大误判:他们不相信在沙特领土内有任何石油。呵呵……

 

简单粗暴地说,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是:中国,西方。西方则是美国和西欧。其他的?就是新闻联播最后几秒钟的那些人和事,而这些地方,以及他们的历史,在我们头脑中几乎就是空白。我们分不清叙利亚和利比亚,它们听上去都差不多,离我们又都很远……然后它们极大影响着油价,四次中东战争,和后来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都导致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 地球其实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村落……

 

看完这厚厚的书,一方面唏嘘这片拥有石油资源的土地,如此多灾多难,另外一方面也在思索,为啥英法美俄等国能如此深入的影响这个地区?一位巴勒斯坦观察家称西方列强完全是“令人震惊的两面三刀行为”。为啥这种分而治之,两面三刀的行为总是能得逞?书中讲到:“从侯赛因-麦克马洪通信到《塞克斯-皮科协定》再到《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已经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绝大部分地区许诺给了至少两方,将巴勒斯坦至少许诺给了三方。”

 

也许历史上,几千年来,这就是一块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地缘政治复杂的地区;从旧约圣经中纷乱的战事到近代的各种火药桶。这么多的人群,有太多不同角度的利益诉求。这段时间看网上连续文章《晚清沧海事》,真是感慨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在大厦将倾之际,力保了国家领土完整。也许这大一统的文化和民族渊源,能追溯到秦统一六国,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

 

草草写完,等有空了,找找伊朗、摩洛哥、突尼斯、以色列、土耳其、希腊等国的旅游照片,看看能否完善丰富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