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的表象后,复杂的历史---阿拉伯世界初窥
(2020-10-11 13:58:50)
标签:
历史 |
60-70后生人,最熟悉的是英美文化,或者扩大一点是对北美和欧洲有些了解。说到境外游,近一点就是新马泰,澳洲;远一点就是欧洲、北美。除此之外的地方,别说普通人踏足甚少,若是某地发生了什么重大政军事件,也找不到专业研究人员,反而是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是华为中兴的员工,以及浙、闽的商人。但这些欧洲北美以外的地区,却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关键的影响。例如911事件,美国直接把重心转向反恐(剿匪),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把美国的财政从盈余拖向巨额负债。中国自2001年之后,赢得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机遇期,另外一方面,灯塔国如今债务累累,科技绝对领先优势略有逊色,也是翻脸、吃相难看的背后原因。
在沉浸《罗马人的故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后,前几年去了一趟北非,看完厚厚的《迦太基必须毁灭》,烈日下站在焚毁的废墟上建立的罗马广场,尤可想象当年征服者的狂傲,以及延续至今的傲慢。历史确实是胜利者书写的。
在卡萨布兰卡,参观了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宏大、壮观、精妙……
今年,被安利了一本厚厚的《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虽然是一目十行,对很多的细节不甚了了,但也算是对中西方以外的第三方,有了一点点初浅的了解。
在了解阿拉伯人及其历史之前,有幸阅读过《世界帝国史话---奥斯曼帝国》,去年又去了趟土耳其,对伊斯兰文明的辉煌阶段有了些感性的认识。这本《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书中的那些扭曲、挣扎、纠结、混乱,荒唐,看似不可思议,但其实都是有背后的原因。
简短地说,这本书从1516年开始写,也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峰值时候开始。讲中东史,讲阿拉伯人,肯定绕不开奥斯曼帝国。十五世纪起,广大的中东、非洲、地中海东部,都在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在过去的5个世纪中,奥斯曼人统治了阿拉伯人4个世纪,这种统治相对松散,各地只需要缴纳人头税,承认苏丹的统治地位,大体遵守伊斯兰法律就可以了。感觉有点类似中国中原政府强盛时代,对朝鲜、老挝、越南等地的管辖,其实就是松散的朝贡关系。松散的朝贡关系,随着帝国后期财力、军力的衰落而被崛起的欧洲列强觊觎,欧洲银行的蚕食和各邦国的财政破产同步发展,从北非开始,奥斯曼帝国的边缘地带已经被欧洲殖民。
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崩溃,英法等欧洲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利用1919年巴黎和会的精神,大面积接管了奥斯曼的臣属地区,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地区都陷入某种殖民统治。这埋下了今后数百年的纷争的种子。并且在二战后英法逐步退出殖民地的时候,更加人为地制造了地域、种族、宗教冲突。最近热议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冲突就是历史上大国在地缘纷争中各种恶劣政策的后果发酵。
殖民经历让阿拉伯人成为一群国家和地区,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社群。这是英法“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然,也是阿拉伯民族之间宗教、种族、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的结果。
二战后的冷战阶段,各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又必须在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二选一,加上以色列建国,纷争更加增添复杂性。是否一致对外抗击以色列?曾经是阿拉伯世界带头大哥的埃及,在强人纳赛尔去世后,不具备强大个人魅力的萨达特为了证明自己而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结局却是戏剧性的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阿拉伯世界再次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