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量和规模

标签:
股票 |
规模和体量是某种优势。
黑洞是啥,质量太大了,把所有东西都吸进去,包括光线。
与灯塔交恶,理由千万条,其中最重要之一就是你变成一巨无霸大胖子了。(胖了容易高血压糖尿病,尾大不掉啥啥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份量在这儿了)
别看A股现在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了,算上美股港股的那几百家,其实年度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就几十家。剔除大金融,阿里、腾讯、移动、煤炭这十几个垄断企业,制造业和消费医疗板块,目前有百亿利润规模,或者2年后有望百亿规模的,就20来家,如下表
(券商一致预期2020/2021/2022年盈利预测,数据来源:万德数据库)
从表中数据看,茅台领衔,利润规模远超其他消费品公司,白酒真是一门非常独特的生意!啤酒的两家龙头公司,利润规模不过三、五十亿(也许意味着将来有持续提升的空间,且行且看)
重化工业的钢铁、石化、工程机械,代表公司是万华化学和海螺水泥、宝钢,其中海螺水泥受益于房地产和基建,以及公司本身极为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早年的战略布局,利润稳居300亿以上;但考虑到房地产和基建产业的天花板,这些极为优秀的公司,目前的估值也就是8-15倍;
小米、海康威视、工业富联、立讯精密、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属于新时代的制造业,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除代工的工业富联外,其他公司,估值都不便宜;
新旧时代,两重天啊。
规模能稳定在300亿以上的,牧原算是一家,尽管目前投资者对它的分歧很大,大部分人认为猪周期到顶,如2017—2018年的钢铁股,只能给5倍市盈率;但如果它能证明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那就不是钢铁股的估值了;
家电三巨头,美的显然更稳健且得到更多的认同;格力,面临渠道改革,品类扩张和董明珠去留问题,一时半会看不清;海尔,即将私有化香港的海尔电器,并在香港整体上市,1500亿市值,是中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的天花板吗?并且海尔是三大家电企业中全球化布局最领先的企业。很显然,这其中的费用高企,也是拖累它业绩表现远逊其他两家同行的原因。
同样是液体,农夫山泉、海天味业、伊利股份,估值差很多。从刚需角度看,伊利更刚性,占家庭开支消费的比例也最大,但存货的保质期较短,对物流冷链的要求高,奶源问题,始终是困扰,比起水库里的水罐装一下就卖钱的农夫山泉,伊利的生意明显苦逼。其实,盈亏同源,是弊病其实也是壁垒。
真没想到,地球第二大经济体,年度盈利超过百亿的企业,不算那几个垄断巨头的话,才20家。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