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生活日记(4)

分类: 杂谈 |
封城之生活日记(4)
2021年12月29日
疫情持续不退却,政府最焦虑。他们除了每天通过网络向市民呈现一个又一个的会议纪要外,最硬核的举措,就是加快做核酸的节奏。从日常的48小时一次提升到24小时一次。
于是,几日来,整个城市的主旋律就是做核酸,“全体业主下楼做核酸啦!”这一秦腔版的吆喝声,一时间,都成了古城人民的热词和流行语啦。
一个一千多万人的城市,政府一声令下,全体市民皆行动!人们封闭的各自的小区,却在同一时间,同一模式,同一步调地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这举动看似简单,实则很不简单啊!
我排在做核酸的队伍里,望着天空遐想,如果,此时此刻有人用航拍把全市同步检测核酸的场面拍下来,那不仅蔚为壮观,而且空前绝后!还真不是说大话,这场面只有在我们万众一心的中国才能呈现出来。如果让老美和西方人看了,肯定会眼珠子跌落碎八瓣!
自豪归自豪,可啥事做多了,都免不了让人厌烦。就说做核酸,一根棉签捅进嗓子眼儿里都哗啦了N次了,感觉茧子都出来了。只是,一想到抗疫阶段,全靠核酸检测去发现疫情和阻止疫情时,人们也就全都归顺了。再说了,做核酸也有顺道的红利,大伙儿已经全天候憋在家里一周了,能出门做核酸,正好可以到户外透透风,走动走动,换换心情。
我家的窗子正对着一条大道,也是做核酸的必经之路。每当广播开始通知做核酸,分分钟内,空无一人的路上便开始人头攒动了。你再细看,那些从家里走出来的人们,虽面无血色,可各个都脚下生风,情绪亢奋,有种亲近大自然的快感。尤其是那些快憋出病来的神兽们就更不一般了,他们冲出家门时,各自都带着自己的神器,如滑板、旱冰鞋,运动单车等,一到户外,便撒了欢儿地奔跑去了。尽管,做核酸的时间最长不过半小时,可这些孩子们却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尽情享受这放飞的快乐。
世界的主宰是人,如果一座城市,一个小区,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声音,那岂不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呼吸,没了生命?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会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就会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苍天呀,大地呀,您赶紧显灵吧,赶紧让疫情退去,让我们的城市快快回来!
***********************************************************
封城之生活日记
2021年12月30日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仙儿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近几日,这首诗就像一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更像一个幽灵,不时地在我的脑子里萦绕……
凡是皆有缘啊。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他正是站在这座长安城,眺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创作出了这首不朽之作。该诗借助于征夫之妻的捣衣声,来抒发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企盼良人平安归来的思念之情。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史虽已离我们远去,可重读李白这首诗,无论揣摩他当时的心境,还是体会他所处的境遇,都觉着跟我们当下的处境和心情异曲同工。所以嘛,我在这一特殊时期能想起李白的这首诗,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是李白的“秋歌”在我心里不断发酵,让我萌生出强烈的到户外去看看的想法,尤其是想去看看一千多年后的长安那片月。
可当下,怎么出去呢?上面正严令“非特殊情况不准出门”。
欲望一旦燃起,就难以扑灭了。
我开始为出门开脱,我家不是隔离户,门上也没有贴封条,待夜深人静时,偷偷溜出去一会儿,应该是神不知鬼不觉。
就这样,在午夜时分,我便悄悄地行动了。
本以为,闷在屋子里多日,出来透透气,一定会感到神清气爽的。可能是特殊时期造成的心理反映吧,我一走出楼门,就立刻被紧张裹挟了,两腿感觉像捣蒜一样软的迈不开步,再加上四周漆黑、寂静,就更让人心惊肉跳了。我开始犹豫了,是进还是退?要不,干脆返回吧?可我又有点不甘心,人都已经出来了,就照直往前走吧。想到这儿,我便蹒跚着向前走去。
我走上健步道的一处制高点。抬头眺望,我看到了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再平视前方,也看到了今日之外面的世界。
可是,明月冷峻,世界无声,此时此刻,我真的害怕了!当一座城市没有了喧嚣,寂寞无声时,谁又能不恐惧,不扎心呢?!
我开始移动撤离的脚步了,我已完全忘了我偷着跑出来是为了什么?我当时的心里,除了恐惧,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就在慌乱撤退时,我好似听到了隐约的声音,这让我浑身打了一个激灵。没错!在这么宁静的夜里,尤其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稍有一点动静都会特别放大的。我越来越听清楚了,那声音是歌声,是有人在唱《我和我的祖国》。于是,我转过身,顺着歌声的方向看去,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灯光闪烁的楼群,那歌声正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很惊讶,在我生活的周围,居然有这么一大片灯火璀璨的建筑群,我平时好像都没被发现。
“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平时到底听了多少遍早就无已计数了,可此刻听到,不仅感到它比任何时候都动听,还直接给了我战胜恐惧的力量。
在这特殊时刻唱这首歌,不乏有人们蜗居在家的情绪宣泄,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人们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期盼。我跟歌者们是同胞,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他们此刻唱歌的心情我最懂。
今晚,我本是奔着李白的“秋歌”来的,却没想到遇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此时此刻,再重温李白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让我有了更新感到,更加觉着,此诗与现实有着高度的契合。尤其是今晚,人们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来表达大家战胜疫情,迎接胜利的心愿。而谁又敢说,李白的这首“秋歌”,在当年民不聊生的征战中不是用同样歌唱形式来抒发情感,鼓舞人心的呢?要不为什么这首诗叫“秋歌”或“捣衣曲”呢。
呜呼哀哉!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李白,且离开我们一千多年了。如果李白能转世,能看到长安今日之情景,他定会有感而发的。哈哈,只要他袖口一吐,不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绝世佳作吗?!
今晚虽经历坎坷,却收获多多,不虚此行!
*********************************************************
封城之生活日记: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是跨年之日。
平生的跨年之日,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可今年却大不相同。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整座城市都处在封闭状态,全城人民只能在封闭的家中迎新年了。
今天全天候的电视节目,都是全国、全世界人民张灯结彩,迎接新年的内容。触景生情,令人心潮难平。
首先就是怀旧,因为,过了今天,就是明年了。按说,辞旧迎新,自然规律,对此我早已释然。可是今年,却怎么都摆脱不了对2021年特别的眷恋。估计,这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跟这一年疫情肆孽有关,更跟封城有关,又有谁在辞旧迎新之际被关在“笼子”里,还能保持心情愉悦呢?
不过,第一个改变我抑郁情绪的要算我们的政府了,是他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在跨年之际,及时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之中。
一大早,小区的喇叭就开始广播了,它告知大家,为迎接元旦,今天,政府要给市民们送来爱心菜,品种非常丰富,有茄子、辣子、西红柿、黄瓜、萝卜、大白菜,包括葱姜蒜都位列其中了。有的小区还有米面油、鸡腿、大肉等。
随后,小区里便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是这些志愿者把一车车的蔬菜拉到每栋楼,再开始逐户点名配送。
我下楼后,没有马上领菜,而是先去跟志愿者们打招呼,这大冷天的,向人家道声谢谢是必须的。结果是没等我开口,一个“红马甲”便先迎上来跟我打招呼了:“阿姨,你拿这一包菜吧,看,这包里的白菜又大又鲜嫩。”我没有看菜,而是把目光专注到“红马甲”身上,嘿,这不就是小区里的后生吗?再转头看看正忙活着的另外几个,虽然一个个都带着口罩,可我还是都认出来了,那几位也都是邻居家的孩子!在我眼里都还是小不经世事呢,可是在这特殊时刻,他们却一个个都报名当上了志愿者。当志愿者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不只是不怕严寒,不怕传染,还要不惧生死呢。可见这些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了。我很感动,也很感叹,为这些孩子们。他们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在未来,必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说,跨年之日,心情不好,政府送温暖和与小志愿者们的相遇,让我感到舒服多了。
晚上,我看了新闻,还观赏了一场精彩的跨年音乐会。2021年就要在《今夜无眠》歌声中落幕,2022年即将开启了。我想,许个愿吧,当前,全人类头号敌人就是新冠疫情,它已经在全球祸害了两年多了,我的心愿就是,在地球上彻底消灭疫情,让人们过上无病无灾的正常生活。
就在我沉思冥想时,突然,听到窗外一片喧嚣,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怎么回事?自从封了城,安静已是常态,这喧嚣从何而来?我快速跑到窗前向外观望,我勒个去!眼前灯火一片,那大片楼群犹如燃烧的火焰山。那此起彼伏的喧嚣声,统统从一个个明亮的楼群里喷发出来。正当我左顾右盼时,耳畔传来振聋发聩的高呼声:“西安加油!”“西安必胜!”“愿病毒的日子早日结束!”于是,万众呼应,如雷贯耳。待呼喊声过后,不知是哪个艺术家开始一展歌喉,歌声仍然是《我和我的祖国》!在他的深情领唱下,夜空中顿时掀起了一拨万民同唱的动人场面。那场面真是感天动地啊!
这,正是2021年12月31日的夜晚,居家隔离的西安市民用自己的方式,度过的这个特殊的跨年之夜。
场面太震撼了!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经历。
还有一个令我极其振奋的点是,在今晚,我终于看到西安人民情感爆发时的样子了!平常,总有人在说,你们西安人没血性,不进取,吃老本,安于现状,幸福指数低,吃碗ran面都能让他们喜气洋洋。今天,在这关键时刻,在与疫情的决战时刻,这座城市的人民爆发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冲天豪气,你们看见了吧?!又有谁会对这个夜晚西安市民的壮举不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呢?!
这个日子,这个夜晚,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