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挥杆体会--取长与补短
(2011-06-28 15:18:41)
标签:
杂谈 |
里面,距离是第一位的。这话很有道理。 但业余玩球就不一定了。看到身边有很多打远的炮手,很是羡慕。有
一阵子,很有刻苦学习、将距离补上去的冲动,奈何,用尽吃奶的力气,球距也不见长进,改动作又没耐心,后
来就放弃了。但是,身边也有很多距离不算远的单差高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其实距离远的也一样),就是
短杆技术(包括推杆)炉火纯青。其实,降低杆数的方法有很多,既然动作不易改变、距离也上不去,那就苦练
短杆吧。在追求距离和提高短杆技术的选择方面,我的建议是,取长不如补短。
段没能将距离打到250码以上,就说明天赋不够,只能通过调整动作来实现。然而,许多打球的人都知道,要实
现距离的大幅提升,只有彻底改变原有的挥杆动作。而改变挥杆动作,相当难,难于上青天(我认为,老虎的几
次改动作,那不叫“改”,那是“微调”,因为,那没改变老虎本质的挥杆,而且,老虎也没有因为改动作增加
了开球距离)。其次,一般情况下,距离越远,稳定性就越差,上球道率就越低,就越需要救球;第三,不论你
的开球距离多么远,最终都得用到短杆救球。所以,通过改变挥杆动作来增加距离,进而降低杆数,打出好成绩
的做法,并不可取。
奋练习(卖油翁说的,“无他,但手熟耳”),很多人都可以打得很好。此外,短杆技术基本不受年龄和体能的
限制。具体到如何提高短杆技巧,可请专业教练,或者看书,或者学习高手白冰的博客中关于短杆练习和调整的
文章,我这里不罗嗦了。经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职业球手都不是把宝押在提升标准上果岭率,而是很勤奋的练
习果岭边救球和沙坑救球的本事,事实上也是,最终夺冠的,多数的救球水平都是相当强。
现其降低杆数的终极目标也要相对容易些。我也并不反对有的朋友喜欢迎着困难上的勇气,更希望大家都能具备
长打和短打兼备的本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