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境浅说》
标签:
读书 |
古代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绚丽的文化瑰宝。时隔千年,我们该如何欣赏他们、如何读诗呢?是摇头晃脑、押韵吟诵?还是面对大好河山、美景美食美酒,浮现出应景的诗句?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上”,朱光潜也在《诗论》中专列一章谈“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钱穆在《谈诗》一文中说: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是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唐朝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将“诗眼”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查了下俞陛云先生的介绍。俞陛云字阶青,别号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等。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学者、诗人,并精通书法。俞陛云是清末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果然是书香门第。《诗境浅说》全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编和两个续编,分别讲解了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乙编和丁编还专门将一些唐诗中的经典句子摘抄下来,加以详细品评。书中收录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常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数百篇名诗,侧重于分析其声调、格律、意义、句法、字法,探讨“诗境之妙”,其观点独特,品评精到,是欣赏和学习唐诗的非常好的启蒙读物,因而小记此篇,与君共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