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标签:
读书 |
分类: 读书 |
这是目前我看过的名著和电影之间,我感觉电影比小说好的惟一的一部。
司汤达(Stendhal,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1954年版电影《红与黑》是克洛德·奥当-拉哈执导的剧情片,杰拉·菲利浦和达尼尔·达黎欧出演。
那么于连究竟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骗子?也就是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于连?这个问题是理解和评价《红与黑》的焦点。
于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异常深刻而复杂,他既卑怯又勇敢,既虚伪又正直,既狡猾又诚实,既老练又天真,既复杂又单纯,所有这些水火不容的对立特征,在他的性格逻辑中却有惊人的统一。这种尖锐而深刻的性格矛盾,使于连成为人类中一个奇异的变态人物。
由此可见于连又是悲剧的,而悲剧的根源是可追寻的。其一是极端的个人野心与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致使无法调和,无法融合。其二则是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则是阶级对立的矛盾所致。其三则是主人公无法克服的幻想症,由于太过于向上“爬”,身体中的欲望让行动无法停下来,不得不走上一条悲剧之路。
小说通篇引领读者将目光锁定在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外部特征描写相对有缩减,自然景观描写少之又少,而唯独几次景观描写也是为了烘托人物内心世界所用,这就是鲜明的心灵化描写手法。另外,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等均是围绕描写内心世界的。如此写作方式,在司汤达生活的年代,并不是主流小说写法,在当时很难让读者理解,也很难让社会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洗礼,《红与黑》的伟大之处不断放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法国小说。
《红与黑》经典名句:
2、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用来埋葬所爱的人。
3、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各为己,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
4、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5、旅行者不该一直只坐在自己所翻过的第一座山的山顶休息。
6、 权势!难道算不了什么吗?愚者的尊敬,孩子的惊讶,富人的羡慕,贤者的鄙视。
7、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价值,且在他的欲望前面、在他的事业前面设下重重障碍。若真有本领自会克服困难或绕过障碍的。
8、时间,既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
9、与众不同,必生仇恨。
10、命运让我们在这世界上彼此靠在一起,我们几乎尽可能的伤害对方。他在我死的时候来给我最后的打击
11、在错误面前,个性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12、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
13、礼貌,就是不让坏脾气发出来。
14、越是代自己辩护,越是暴露自己的过错。
15、谦卑地聆听那些让人站着都能睡着的蠢话。
16、人们做着最残忍的事,却没有残忍的精神。
17、我可以蔑视世界上任何危险,眉头都不皱一皱。
18、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