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古镇(德清新市)之街弄
(2012-01-16 23:46:38)
标签:
旅游 |
分类: 德清古桥、旅游 |
新市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古镇被水分割成18块,又由50余座桥梁连成一片。新市的街道相当古老,早在晋朝即以形成市井,当时有街巷施家巷(宋朝更名西庙弄),宋明时老街称坊、街、巷,东南西北的市河上还建有木栅,晚上栅门一关水路中断,古镇在夜梦中沉睡了。 陈 家 潭 新市是千年古镇,蚕文化故乡,具有1700余年建镇历史,有三潭九划十八块,三十六条弄,现存各具姿态的古桥梁十二座,唐宋寺庙三座,市河总长三千余米,原汁原味的明清驳岸1500余米,明清河埠即码头一百二十个。出生在新市的历史名人有东晋镇国大将军朱泗,南朝陈武帝皇后章耍儿,南宋状元左右丞相吴潜,副丞相吴渊,明代诗人书法家陈霆,兵部侍郎胡尔慥,清代大画家沈铨,还有近代神学家、诗人赵紫宸,科学家钟兆琳等。 神驾潭俗称陈家潭,是新市三潭之一,形成于晋朝以前,因道学家陆真人曾临驾潭上,故名神驾潭。 环绕陈家潭有三座古朴典型的石桥,潭东叫驾仙桥,潭西叫会仙桥,潭北叫望仙桥,这三座桥是在宋代以前所建造,明清二代又予重修。远古时,传说有一得道仙人临驾于陈家潭,故三座桥分别以仙字命名。
西 河 口
西河口自古就是一条千年老街,清波粼粼的市河缓缓地淌流着,将老街一分为二。宋朝时,西河口茶肆酒楼很多,宋朝大诗人杨万里曾在春天浏览新市西河口,诗人豪饮,结果醉倒,当时新市酿酒业很发达,故大宋王朝特意在新市设立酒税官,这酒税官一职是由大学者朱熹儿子所担任。杨万里无奈只好住宿住宿在新市,于是诗人就留下七言律诗《宿新市》:"春光都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西河口的驳岸有三百余米长,留有明清河埠几十个,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但他的基础是唐宋二代奠定,那弯曲的河道呈现出曲线美,那石雕象鼻工艺精美,几乎不到一米就有一个石环作为泊舟之用,可以想象明清时运输的繁忙,商业的兴旺。
西河口的老宅和过街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老宅大都建造于晚清和民国,充满首浓郁水乡古镇韵味,那工艺精湛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的屋脊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件历尽沧桑的古玩艺术品,展示出迷人的风情。
西河口的老宅有的傍水而建,差不多不到10米就有一个坚固的河埠,一个河埠就是一个停船的码头,也给人们带来洗刷的方便,有的人家为图为方便,就直接用另桶取水,暇余欣赏河上迷人的风光。每逢大雨或烈日,远方的客人就悠悠坐在老宅靠街楼临河凉橙上,分享老宅带给行人的方便。
寺 前 弄
这条古巷因位于觉海禅寺前帮称寺前弄,寺前弄形成于唐宋时期,现在二边古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弄边这座二进宅院及是晚清江南炼丹高手周光通先生之故居,故称周宅,有600余平方米,封火围墙耸立,几乎占踞了半条古弄,周宅古色古香,其要雕栏杆颇具特色,工艺繁复,系典型的江南民宅代表。
寺前弄民居的木雕艺颇具特色。弄北的古宅最具代表,其楼部通体雕梁,楼檐缕透雕皿盏灯笼,刀法精细,雕工雅致,木构护栏系精美花卉造型,中间雕吉祥动物蝙蝠,辅圆形篆体寿字,民间谓有福有寿。每年清明蚕花庙会到觉海禅寺香客蜂拥而至,经寺前弄到觉海禅寺祀蚕神。迎圣桥因位于千年古刹觉海禅寺前,故又称寺前桥,古名福地桥,建于唐代。原为木桥,至北宋时改为古桥,到了明代弘治年间,也就是公元1488年至1505年修复又毁坏,觉海寺僧人惠源重建后改名"迎圣桥",明朝正德年间又更名"寺前弄",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朝嘉庆年间。
胭 脂 弄
胭脂弄为古镇新市著名古巷,宋朝时即有其名,明朝时北巷多为娼优所居,一进此弄脂粉味扑鼻故曰胭脂弄。胭脂弄西通寺前弄,东接唐家道地,弄长七十一米,宽一点五米,弄内有古宅多幢。清朝乾隆新市人胡旭即居胭脂弄。
胭脂弄古迹颇多,清朝新市巡检司后门,及王氏门楼等亦在弄内。旧时封火围墙高耸,墙壁斑驳有致,一进此巷古意悠悠回味无穷。
前一篇:江南水乡:船与古镇新市
后一篇:老家的河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