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化

(2017-09-23 20:20:12)
标签:

时间跑得快

生活变化快

孩子们长得快

父母老得快

一切都在飞快地变化

    确切的说,我开始记录生活应该是在2004年。
    那时候,童话刚十岁,英雄喜悦七、八岁。网络忽然给我平静如水却又十分忙碌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的精神生活从此丰富起来。记得我第一篇描写生活的文字是《妈妈,我能等》。
    一晃儿,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儿童已经长成了真正的青年,而那个忙碌的妈妈——我,已经半百。半百?!这个字眼着实令人迷惑。
    在古代,人的寿命短,能活七十古来稀,半百早已儿孙满堂。
    到了现代,半百的我感觉依然年轻,而二十来岁的孩子们也不到需要成家立业的年龄。他们的人生道路很长,我的也不短,一起继续向前走吧,能走多远算多远。
    懒得写了,就着图,上篇旧文吧。


妈妈,我能等

    最近感到身心都有些疲惫,人也懒了许多。凭心而论,我也不能算作一个勤快,利落的人。
    那天,经过了机械地上班,下班,做饭,吃饭,洗碗,带着孩子们去图书馆,检查作业,安顿他们洗漱后,我很想躺下来,伸展身体,放松,然后沉沉地睡到天明。就在这时,看到床铺的确该换了,於是强打精神,换了再睡。

    喜悦跑过来,问:“妈妈,你能把我的也换了吗?”一想到这一换又是三套,我有点打退堂鼓,便拿话搪塞他:“今天太晚了,明天。明天好吗?”“妈妈,我能等。”我的脸“唰”的一下,红到了耳根,孩子并没有注意,转身到他的房间和哥哥英雄看书去了。

    我感慨:孩子们长大了,不能敷衍了。
    记得九年前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信誓旦旦地说:“一个就够了,绝不再要第二个。这里面除了主观的原因,还有儿时留下的生活烙印。
    父母有四个孩子。虽说他们俩都是大学生,在当时还算高工资,但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他们的工资全部都用于买高价米,面,肉和鸡蛋等等生活中所缺乏的东西,剩下的不多余钱寄到老家,也就所剩无几了。越没有东西吃,人就越馋,也越能吃。那时即便是小孩子,一口气三十个饺子不在话下。
    母亲的厨艺很好,除了发糕,窝头,顿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美味佳肴。吃米饭的时候,母亲经常做的一道菜是蒸蛋羹。就是两、三个鸡蛋打散,加上水,搅匀,上笼蒸几分钟,出笼,淋上酱油和麻油,再洒上葱花即可。我们非常喜欢。

    母亲虽是南方人,但也学会了做饺子,就是很慢。每次吃饺子都是我们的盛宴。通常都是在星期天吃过早饭之后,父母就开始准备了。从和面,剁馅,摘菜,到橄皮,包饺子,再到下锅,装盘,最后吃到嘴上,往往得一天时间。小孩子也是要参与的。在姐姐的指导下,我很小就能包出很漂亮的饺子了。也许就是在这种饥肠辘辘的漫长等待中,饺子成了我的最爱。不象现在做饺子,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从开做到装盘也不过两个小时。然而我的孩子们,三个有两个都不爱吃,其中一个是根本拒吃。他们对饮食的漠然,大概就是源于没有期盼吧。
    邻居李阿姨没事时经常来家坐坐。遇到吃饭,她会看看我们都吃些什么。每次看到蛋羹,她一定会说:“这哪是鸡蛋糕呀,鸡蛋糕应该是一块一块的,用勺舀不碎的。”逢到吃饺子,她又会说:“菜这么多,肉这么少!”这样的话听多了,想知道能切成一块一块的蛋糕和肉多菜少的饺子的味道就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目标之一。直到这个短期目标很快得以实现,心中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话题说那么远,其实也就想说李阿姨一家对我的影响。
    李阿姨家是标准的小康家庭,丈夫是解放军工程干部,有一子一女,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女儿阿娇和我一样大。然而阿娇真是阿娇,皮肤白皙,十指纤纤,扎两根细长的小辫,整天干干 净净,从小体弱多病,一口四环素牙。阿娇曾经有一次因为吃了两粒葡萄,就住了五天医院。好大了,还会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弄嗔。况且,在那个年代,阿娇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好听得很。不象我,在母亲给姐姐取名为洁被批,说是封建主义的贞洁观,母亲一怒之下便给姐姐改名为“爱民”,顺着姐姐的名,接下来我 们就有了“为民”,“益民”和“利民”这样庸俗不堪的名字。
    总之,阿娇的一切,特别是她还有个哥哥,都让我羡慕不已。儿时的我,认定了这是由於两个孩子的缘故。“两个孩子,而且老大是男孩”是我早年立下的另一个目标。
    造化弄人,头胎就是女孩。我的目标化为泡影,女儿童话是注定没有哥哥了。所以我大喊;“不要了。不要了。”但两年后,大儿子英雄降生,第三年,老天爷意外又赏赐了小儿子喜悦。至此,我真的不会有第四个。
    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哥哥,女儿童话一点也不娇气,反而很霸气。她跟我最亲昵的时候就是晚上临睡前,搂着我,左边亲一下,右边亲一下,例行公事似的。童话虽比弟弟们大一点,但她读了很多书,又酷爱电脑,在弟弟们的眼里,绝对是权威,什么都听她的指挥。
    新书来了,姐姐先读,弟弟们等(弟弟们对此没意见,他们不象姐姐是个书虫);新的游戏碟买来了,姐姐先玩,弟弟们等(可是,姐姐玩游戏的能力已不如大弟弟);电脑打开了,姐姐先用,弟弟们等(姐姐已经从玩游戏的阶段上升到设计网页和网上聊天,弟弟们望尘莫及)。
    想不到他们在漫长的等待姐姐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居然对妈妈也可以等。不,孩子,妈妈不让你们等。
    那天晚上,孩子们睡得比平时晚,他们睡得很香甜。



变化
1。喜悦在玩航拍器



变化
2



变化
3。喜悦的爹在给女儿通电话




变化
4




变化
5




变化
6。喜悦拍下的家的俯视图



变化
7。英雄




变化
8




变化
9




变化
10




变化
11




变化
12。彼时,又是六年过去,童话马上满十五岁
英雄十二岁,喜悦十一岁




变化
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跟我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