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诚品进香港,在铜锣湾崇光对面新修的希慎广场,占了六、七、八三个楼面。晚上十点多,依然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穿行在世界文学与建筑艺术等书架长廊之间。乍一看,颇有文化气息。
但和台北的诚品比较,还是不同。台北有敦南(敦化南路)店,24小时开放,过了午夜,人却更多,潮男靓女,衣着整齐,男的多为smart
台北诚品总店在新商业区近W
即使这样,我以为诚品进香港,仍会带来文化冲击。Window
以书的数量(尤其是总量)论,深圳、上海书城一点不输诚品,输只输在书卷气息。这气息,容易感受,很难形容。一定要说明,大概是一种色调,一种气味。这色调气味靠喷漆香熏却也无用。具体讲,是书的摆法,书的分类、排列及布置方式。内地书城,一般来讲,总会将人文艺术科学价值不高的书,放在应中央显眼处并有大字宣传,真正好书必读书经典书经典书也有,却都散在各个角落,有心人想找,营业员也帮不了。这种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除了因为经营者仅以销量摆弄文化以外,售书者,书店售货员的基本教养,也是一个关键。我在想,报纸是否该定期公布一下书店摆书卖书的优先秩序,同时请书评家学者提供另一份?或者,刊物或网页,每月列一份𣈱销书榜,也同时请读书人列份推荐书目。然后,最重要,两种书榜在书店关门休整时,同时交给书店经理和店员(当然,要给加班费或加薪)。
我最近又去了伦敦查令十字街头的书店,深深感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有时就和书店营业员的平均文化(文凭)水准有关。不开玩笑。
前一篇:大學應”博”還是”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