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子东
许子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01
  • 关注人气:4,4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马丁•伊登》

(2011-04-12 09:11:21)
标签:

杂谈

前些日子去台北书展作了一个有关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的讲演。

台湾大块文化近年策划了一套“经典3.0”系列, 请两岸三地四城专家学者讲自己喜爱的经典作品,如王安忆讲《战争与和平》、葛兆光讲《六祖坛经》、李欧梵讲《老残游记》、陈平原讲蔡元培……等等。

   但我为什么要选择讲《马丁•伊登》这样一个冷门题目呢?

《马丁•伊登》讲述穷苦水手因爱情刺激而发奋努力成为作家,出名后又感到幻灭最后自杀。此书对我曾有很大影响。刻苦、从文、退稿、自信,既向往又蔑视“上流社会”,不仅追求成功,更怀疑成功的意义……这些都是我早年喜欢马丁•伊登的原因。前些日子还在中文大学和李陀、北岛说起马丁•伊登的自杀,他们均认为杰克•伦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低估了。

  杰克•伦敦死后在美国名声不大,原因一是新批评统治学院,二是现代主义潮流。但在60年代以后,民权、左倾、反战、女权运动等,又使得杰克•伦敦在美国“复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欧洲(包含“苏俄”)翻译最多读者最多的美国作家就是杰克•伦敦。仅《马丁•伊登》在中国就有18个不同译本。

近年其实有很多研究怀疑他究竟是否自杀。但作家若能预言并果真实践其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总是满足着人们对这个以《热爱生命》著名的作家的浪漫想象。

我讲《马丁•伊登》时,书展主会场九把刀也在讲演,听众更多。不知今天出名的网络英雄会不会也像马丁•伊登一样怀疑自己的成功?

載《羊城晚报》2011年2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