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界的三大纪律

(2011-04-12 09:08:42)
标签:

杂谈

军队有三大律:第一,一切行听指;第二,不拿群线;第三,一切缴获公。

学术界也有自己的三大律。第一,一切究不能听指洲大有高薪传统,就是要摆脱教会的控制。无教、权、或党派或警察,学术研究都不从他们的支配和指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学术的骨乃文人的生命。人以服命令为天职读书人以不服命令为天职。能否做到是一回事,应该则是另一回事。

第二,多拿他人“一线”。 针线”即究成果、学术资料、典。学术的目的是要出和他人不同的理(传递、复真理,只是宣育、……)要他人不同,先知道他人至今止就这个题目,已了什。故引据典,不是了掉袋,而是讨论问题的平台。

多拿他人学术成果,但必须紧跟第三条纪律:一切引文要注出。天下文章一大抄,有了注就是“学问”,“忘了”注就是“抄袭”。此理至明,不必多言。只是引文规则,中西传统有些不同。得九十年代初在UCLA,我的文是讨论张爱上海“小市民”社。宣初稿后被李梵“批”,“么中国者文章得好,注解却是做不好呢?”后面一位要读论文的新加坡同学结果上昏厥送院。当时做访问学者的晖坐在旁边也很惊讶授之严厉(近日和王晓明夫妇、李欧梵夫妇在又一城饮荼,还谈及此事。李教授也记得很清楚,只是不知有同学送院)。后们议论,是否中文人觉得文章乃天下公器,有人引用是光。多加注释岂非看不起者?虽云必盛唐、文必秦”,“无一字无出”,但不特注明出。而西方代文明,处处调个利。这么讲究注,是否也和“知识产权”有:拿了人家的“针线”有付,至少也打招呼

载《羊城晚报2011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