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鲁板蒿镇敖包代

(2022-12-06 15:20:05)

敖包呆。位于敖汉旗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敖汉旗地名志》解释为“有小山的地方”,这样的解释并不确切。据《奈曼旗地名典》载,奈曼旗亦有地方名“敖包代”,位于原巴嘎波日和苏木,“代、台、吐、图、呆、歹”均为“组成蒙古语的复加成分”,形容许多的意思。这与英语中的名词复数表达类似。英语常常在可数名词增量后加“s”,以表示数量,如一个苹果,即“a apple ”两个苹果,就需在名词后加复数表示,“two apples”。蒙语中的“代”与“s”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语气加重、夸张的意味,以示该地敖包较多。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南郊有个村子名“道劳代”,代也为复数的意思。“呆”与“代”为同音异字,都应为“复数”用法。敖汉旗贝子府镇的“克力代”村,也同样是复数,表示有很多乌鸦的地方。敖包,有的是指堆子,用石头、土块人工堆起来的圆形尖顶的路标,形似山,也译做“脑包”“鄂博”,如包头的“白云鄂博”,后来做为祭祀之用。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祭山,这一习俗不仅在蒙古族中流行,在汉文化中也比较盛行,如中原王朝曾经多次举行封禅大典,祭泰山,祭梁甫山。有时,也指形像敖包的山头,这就是喻体变主体的一种情况了。敖汉地区以“敖包”为名的村落很多,如兴隆洼镇永元号村的“敖包”,贝子府镇王家营子村的“敖包”,现都已读做“闹包”。而加了“代”字的地名则为“有许多形为敖包的山头的地方”。敖包代村民组所处地区为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势相对平坦,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浅丘沙坨,以此作为地名标志合情合理。另一方面,该村落曾属于敖汉王府所在地,有可能曾作为敖汉王公贵族的主要祭祀之地,堆筑了多个敖包,从而得“敖包代”之名,也在情理之中。

古鲁板蒿镇敖包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