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隆洼镇嘎岔

(2022-12-06 15:23:29)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人文敖汉

嘎岔村是位于兴隆洼镇东南部的行政村。按《敖汉地名志》解,“嘎岔”为蒙古语“村”的意思,也译为“嘎查”,同音不同字。

然而,蒙古语“嘎查”与“盟、旗、苏木、艾里、独贵龙”同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属于概念性的名词,但未见其它几种名词“盟、旗、苏木、艾里、独贵龙”直接用于命名某具体地理地域,如某村为“苏木”“独贵龙”,而必定有前缀,如敖汉旗的“敖润苏莫苏木”,阿鲁科尔沁旗的“罕苏木苏木”。另外,在敖汉旗,行政村名称都同时是某个自然村的名称,如“大杖子村”同时也是“大杖子自然村民组”的名称,是村民组名称的提格升级版本。但是,“嘎岔村”却不是某个自然村的名称,笔者长期在此工作,详细问询村中群众,这个村子里并没有某个自然村叫做“嘎岔”。行政村所在地叫“小河西”,而不是“嘎岔”。那么,这个地名是何缘起呢?

其一、笔者以为,“嘎岔”之名不是来源于蒙古语,而是满语“嘎拉哈”,即猪羊的膝盖骨,新疆叫做“阿斯克”。辽西地区有一种比较古老的游戏“歘(chua)猪羊嘎岔”,即抓猪羊的膝盖骨,兴隆洼当地将“嘎拉哈”的四个面儿按形状分为“鱼、墙、包、坑”,并以四个面儿为游戏的由头。玩法很多,常见的是抛起“码头”,依次将四块“嘎拉哈”摆成四种形状,先完成的为胜。那么,“嘎拉哈”与该村有什么联系呢?笔者以为,主要是这个区域的地形地貌很像猪羊膝盖骨的形状。嘎岔村所在地附近有小河西、小北西、小河东等几个自然村民组。“河”是该村的主要地貌,“小河”是指西南部自西向东流向的一条河道;“大河”是东部自北向南流向的河道,两条河道在村南交汇,夹角处即现嘎岔村所在地范围内的几个村民组,从高处看,地势低洼,像极“嘎拉哈”的“坑”。因此,嘎岔村本音应为“嘎拉哈”。

兴隆洼镇嘎岔

其二、据建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刘志军先生在《试析“嘎岔”》一文中认为,《蒙汉词典》解释“嘎岔”有三种含义:
1、嘎查,内蒙古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村;乡村,村庄。
2、一面有水一面有山的险路。
3、阻滞,故障,阻碍。
刘志军先生用“天地图”查看了兴隆洼镇的嘎岔,符合“一面有水一面有山”这一地理特征。

根据笔者对该村的了解,村东的火石山横亘于宝国吐宝力格嘎岔一线,山下即顺势而下的河道,近几年水源涵养较好,常年水流不断,雨季洪水泛滥,冬季结冰路滑,出行困难。确属“阻滞,故障,阻碍”的地势。

综上所述,“嘎岔”是用指称该行政村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而非寻常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村”的称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