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贝壳,梦想起航

标签:
悉尼歌剧院贝壳造型地标性建筑前瞻性设计旅游 |
分类: 澳洲行旅 |
悉尼歌剧院,三面环海,内陆衔接皇家植物园,视野绝佳,风景优美。贝壳式的屋顶,闪耀着温柔的白光,召唤世界各地的爱乐者与游客。它,无疑是澳洲最为亮丽的名片。
这座经过16年技术创新与磨合所建造出来的音乐殿堂,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1957年,丹麦建筑师 Jorn Utzon
海洋风的设计,在众多蓝图中脱颖而出,担当起兴建悉尼歌剧院的重任。原估计成本为7百万美元。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开工后,迫于技术瓶颈、工程进度落后、预算超支和舆论压力,建筑师在1966年黯然辞职。所幸在新团队持续的努力和政府力排众议追加预算之下,终于在
1973
年完工,比预期晚了10年。总工程费用更是高达一亿两百万美元,超出原预算的14倍。
混凝土与玻璃建构成的贝壳像是神秘半开的拱门,吸引着人们一探究竟。在阶梯上缓步前进,有种到大教堂朝圣的感觉。
剧院大门前立着一个欢迎光临的标示。趋前一看,一个礼拜七天,天天都开放。虽然名为歌剧院,它其实是一个拥有包括音乐厅等七个大大小小厅堂的全方位艺术表演中心。根据官方资料,表演中心一年有1500场演出,一百二十万的观众。同时,每年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更是高达七百万人。
屋顶贴满了白色与麦色的瓷砖。这样的色彩调配,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显出自然且柔和的白光。瓷砖是由法国原装进口的,铺设后不需人工清洗而能常保干净。屋顶下是大面积的玻璃墙面,白天有充足的采光,也可看到海港风光。夜晚,灯光亮起,便是晶莹剔透的华丽殿堂。
剧院外的广场是由一块块粉红色的石砖所铺成,用螺丝固定。砖下的空间,铺设管道电缆。需要机电维修时,取下螺丝,掀开石砖即可进行。浩大的建筑群,里里外外看不到外露的管线。五十多年前的设计,就启用这样先进的建筑理念,实在令人佩服。

进入歌剧院,首先看到的是资讯中心、售票窗口和礼品店。往上的阶梯通向音乐厅,下楼的楼梯与通道则连接滨海的商店街及停车场。环顾四周,天花板及墙面都是由无缝衔接的水泥板块建构而成,光滑如大理石,既现代又美观大方。这种名为“清水模”的水泥板制作技术曾经是歌剧院施工时的瓶颈,导致工期的一再拖延;如今,它成为技术改良创新的楷模。

港湾旁,海风徐徐。歌剧院白色的屋顶宛如耀眼的贝壳,更像是承载着梦想的风帆。祝福它,向下一个丰盛的四十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