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1800年世界历史局势概述和综合国力排名
(2024-08-23 00:49:09)
标签:
大英帝国清帝国俄罗斯帝国世界史排行榜 |
分类: 时点排行榜世界通史 |
18世纪后期欧洲逐渐确立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上改变了欧洲,大幅度扩大了欧洲的优势。欧洲人跟亚非国家的交往方式,从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逐渐转变为全面的侵略。
176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英帝国(23)(君主:乔治三世) 超级大国
2.清帝国(8)(君主:乾隆皇帝) 超级大国
3.法兰西王国(30)(君主:路易十五) 世界级一流强国
4.俄罗斯帝国(12)(君主: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世界级一流强国
5.奥斯曼帝国(23)(君主:穆斯塔法三世) 世界级一流强国
6.普鲁士王国(4)(君主:腓特烈二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7.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5)(君主:玛丽亚·特蕾莎) 世界级二流强国
8.西班牙帝国(15)(君主:卡洛斯三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9.荷兰共和国(8)(执政:威廉五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10.葡萄牙帝国(7)(君主:若泽一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1.瑞典王国(5)(君主: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区域级二流强国
12.阿富汗杜兰尼王朝(1)(君主:艾哈迈德沙) 区域级二流强国
176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俄罗斯帝国,2.西班牙帝国,3.清帝国
人口总量:1.清帝国,2.马拉塔联邦,3.西班牙帝国
军事实力:1.英帝国,2.清帝国,3.普鲁士王国
文化科技:1.法兰西王国,2.英帝国,3.清帝国
大事记:
1757年,清帝国灭准噶尔汗国。
1757年,普拉西之战,揭开了英国人征服和统治印度内陆地区的序幕。
1757年,罗斯巴赫会战,普鲁士击败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
1756-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普鲁士等国对法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作战,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加拿大和印度沿海的多个殖民地。
1761年,帕尼帕特战役,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打败印度马拉塔联军,占领印度西北地区。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被视为工业革命时代的开端。
1740-1786年,腓特烈二世时期,普鲁士军事力量强大,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735-1795年,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帝国的国势达到全盛,版图也达到最大。
点评:
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先后发生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三次国家集团之间的大混战使欧洲主要国家都卷入其间。结果是英国利用法国的精力被牵扯在欧洲大路上的时机,在海外不断打击法国的领地,殖民扩张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俄国国力继续水涨船高,更深入地介入欧洲事务,成为欧洲地缘政治的重要一极;法国继续保持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但受到普鲁士、奥地利的制约。
随着英国海上优势的扩大,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工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英国首次坐上世界头号强国的宝座,并将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独领风骚。1760年代,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和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先后问世,这些都是技术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硕果,打开了产业革命的大门。
178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英帝国(24)(君主:乔治三世) 超级大国
2.俄罗斯帝国(13)(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世界级一流强国
3.法兰西王国(31)(君主:路易十六) 世界级一流强国
4.清帝国(9)(君主:乾隆皇帝) 世界级一流强国
5.普鲁士王国(5)(君主:腓特烈二世) 世界级一流强国
6.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6)(君主:约瑟夫二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7.奥斯曼帝国(24)(君主: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8.西班牙帝国(16)(君主:卡洛斯三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9.荷兰共和国(9)(执政:威廉五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0.葡萄牙帝国(8)(君主:玛丽亚一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1.瑞典王国(6)(君主:古斯塔夫三世) 区域级二流强国
12.日本国(18)(君主:光格天皇) 区域级二流强国
178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俄罗斯帝国,2.西班牙帝国,3.清帝国
人口总量:1.清帝国,2.英帝国,3.西班牙帝国
军事实力:1.英帝国,2.俄罗斯帝国,3.普鲁士王国
文化科技:1.英帝国,2.法兰西王国,3.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大事记:
1768-1774年,第五次俄土战争,俄国取得完胜。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殖民统治被推翻,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1765-1790年,瓦特不断改良蒸汽机,使其适应于工业应用,开启了蒸汽时代的序幕。
1773-1775年,俄国发生普加乔夫领导的大起义,被叶卡捷琳娜二世镇压。
1772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波兰失去30%领土和三分之一人口。
1780-1784年,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海军在一系列海战中击败荷兰海军。
1767-1799年,英国通过四次迈索尔战争,使迈索尔成为附庸,征服了南印度主要地区。
点评:
18世纪后期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启,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大幅度拉大,人口不再与经济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欧洲的领先优势大幅度扩大,欧洲主要国家对世界各地的殖民,从占领沿海据点发展到占领整个区域;斗争的焦点,也从欧洲人与殖民地之间转变为欧洲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竞争。
普鲁士的崛起是18世纪中期的重大事件。这个国家没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可恃,制度上的优势才是强国之本,包括在军事、司法、教育等方面比邻国领先一步的制度优势,令人生畏的“普鲁士精神”正是由执行制度的毅力和不可抗拒性所表现出来。腓特烈二世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战略理论家,留下了不少写入军事史的经典战例,在文治上也颇有成就,但他在外交上的失败,使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曾遭遇俄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从东、西、南、北四面围攻,一度濒临绝境。这也说明了,普鲁士(以及它的继承者德意志帝国)这样四战之地的地缘环境,非常需要像俾斯麦这样的外交高手,转“四面受敌”为“三面逢源”和一面重点打击。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立之后,在独立战争中与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大英帝国顽强作战,毫不示弱。不过,1780年时的战局尚处于不利局面(决定性胜利发生在1781年),因此这个新生国家尚未能进入世界主要强国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