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1850年世界历史局势概述和综合国力排名
(2024-09-03 02:20:04)
标签:
清朝世界历史国力法国英国 |
分类: 时点排行榜世界通史 |
182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英帝国(26)(君主:乔治四世) 超级大国
2.俄罗斯帝国(15)(君主:亚历山大一世) 超级大国
3.奥地利帝国(8)(君主:弗朗茨一世) 世界级一流强国
4.清帝国(11)(君主:道光皇帝) 世界级一流强国
5.法兰西王国(33)(君主:路易十八) 世界级二流强国
6.普鲁士王国(7)(君主:腓特烈·威廉三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7.奥斯曼帝国(26)(君主:马哈茂德二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8.美利坚合众国(2)(总统:詹姆斯·门罗) 区域级一流强国
9.荷兰王国(10)(君主:威廉一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0.西班牙帝国(18)(君主:费尔南多七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1.瑞典-挪威王国(8)(君主:卡尔十四世·约翰) 区域级二流强国
12.撒丁王国(1)(君主:维克托·艾曼努尔一世) 区域级二流强国
182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俄罗斯帝国,2.英帝国,3.清帝国
人口总量:1.清帝国,2.英帝国,3.俄罗斯帝国
经济总量:1.清帝国,2.英帝国,3.俄罗斯帝国
军事实力:1.英帝国,2.俄罗斯帝国,3.奥地利帝国
文化科技:1.英帝国,2.法兰西王国,3.普鲁士王国
大事记: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购得路易斯安那地区,揭开了西进的序幕。
1804-1815年,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在欧洲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最后在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军队的联合进攻下垮台。
1806-1812年,第七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再遭败绩,割让比萨拉比亚给俄国。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正式解体,奥地利帝国成立。
1812年,拿破仑集结50万大军入侵俄国,后几乎全军覆没,成为拿破仑战争的转折点。
1814-1815年,维也纳和会,所有欧洲国家参加以重新划分拿破仑之后的欧洲政治地图,建立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德意志邦联成立,仍以奥地利的代表为主席。
1815年,撒丁王国吞并了热那亚共和国,后发展为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中心。
1810-1826年,拉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脱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大多数国家获得独立。
点评:
19世纪初世界历史舞台的主角是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西欧和中欧的大多数地区,以至于令拿破仑产生了“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的感慨。然而,有两座大山是拿破仑无法翻过的,一个是位于岛上且有着海上优势的英国,一个是位于欧洲边缘且有着广阔后方腹地的俄国。这两座大山,压倒了历史上任何梦想统一欧洲的人,包括后来的希特勒。欧洲版的秦始皇、居鲁士、阿育王未能产生,英、俄这两个特殊角色的存在是根本原因。
维也纳和会,这种让一个大洲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参与讨论,以决定一个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命运的模式,似乎是国际社会越来越民主的体现,但实际上,能够决定其他国家命运的仍然是少数几个大国。维也纳和会及其后成立的“神圣同盟”,仍然视自由主义和民族自决思想为敌,这也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尚未蔓延到欧洲大部分地区。
1840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英帝国(27)(君主:维多利亚女王) 超级大国
2.俄罗斯帝国(16)(君主:尼古拉一世) 世界级一流强国
3.法兰西王国(34)(君主:路易·腓力) 世界级一流强国
4.普鲁士王国(8)(君主:腓特烈·威廉四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5.奥地利帝国(9)(君主:斐迪南一世) 世界级二流强国
6.清帝国(12)(君主:道光皇帝) 世界级二流强国
7.美利坚合众国(3)(总统:马丁·范布伦) 区域级一流强国
8.奥斯曼帝国(27)(君主: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9.荷兰王国(11)(君主:威廉一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0.西班牙王国(19)(君主:伊莎贝尔二世) 区域级一流强国
11.埃及阿里王朝(1)(君主:穆罕默德·阿里) 区域级二流强国
12.撒丁王国(2)(君主:卡洛·阿尔贝托) 区域级二流强国
184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疆域资源:1.俄罗斯帝国,2.英帝国,3.清帝国
人口总量:1.清帝国,2.英帝国,3.俄罗斯帝国
经济总量:1.清帝国,2.英帝国,3.法兰西王国
军事实力:1.英帝国,2.法兰西王国,3.俄罗斯帝国
文化科技:1.英帝国,2.法兰西王国,3.俄罗斯帝国
大事记:
1821-1830年,希腊独立战争,在英、俄、法的干预下,希腊最终脱离了奥斯曼帝国,取得独立。
1825年,普鲁士在世界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门罗主义”,宣布美国将不干预美洲以外的事务,但也不准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
1825年,《英荷条约》签订,划分了英荷两国在东印度群岛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后分别发展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1830年,波旁王朝的统治被推翻,法国开始了奥尔良王朝的统治。
1830年,比利时爆发起义之后,脱离荷兰而独立。
1832年,英国开始了议会改革,下议院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1839年,奥斯曼帝国颁布《花厅御诏》,揭开了“坦齐马特”改革运动的序幕,开展全面学习欧洲的改革。
1805-1848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时期,在西亚、苏丹、地中海东部进行大规模扩张,多次打败奥斯曼帝国,后在欧洲大国的干预下由盛转衰。
1840-1842年,英国发动对清帝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帝国打开国门。
点评:
拿破仑战败后,俄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上声势最盛的国家,以保守主义捍卫者的身份,积极干预各国事务。然后,俄国在思想和制度上落后的境况并未改变,随着西欧各国工业化速度加快,俄国的再度落伍也终究不可避免。
英国基本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另一个东方大国--中国的进攻。东亚成为下一个殖民征服的重点区域,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
距离欧洲最近的亚非国家,土耳其和埃及,也最早感受到欧洲进步的压力,已经开始了全面学习欧洲的改革。当然,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