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
(2023-02-28 17:14:11)《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杨敏毅和她的同伴们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智慧的结晶。这本书中收录了48个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涉及学业困惑、成长烦恼、亲子关系、心理障碍四个方面。书中48个案例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一个个生命的所见所思所想及他们在理解、包容下的不断改变。因此,阅读这些案例也是老师和家长走进、读懂孩子内心的过程。
负责本月导读的张丽华老师,她在看了这本书以后说了这么一段话:“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是柠檬,有的是苹果,有的是仙人掌,有的是小树,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让柠檬更酸,让苹果更甜,而不应该让仙人掌长成参天大树!”我觉得说的特别好、特别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甚至有些会让我们感觉头痛,但是也要慢慢悦纳他们。通读全书,我深深地被作者可以如此贴心陪伴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而深深感动、赞叹。细细研读书中的每个案例,我不禁连声称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常常会有许多困惑,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帮我们指点迷津。只有读懂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教育才真正的开始。
小学阶段是儿童最美好的时期,但是大环境的教学成绩的竞争使孩子们学习上感到压抑,情绪上会产生波动。有的孩子生活上遭遇变故,更不会快乐。顶着双重甚至是多重压力进行机械的学习,当然不会快乐!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心理医生,需要充满爱心的去开导他们。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一方面感叹不懂学生,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只研究教法而不研究学法。这种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忽视学生的学的片面做法,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甚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读懂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杨敏毅老师在“后记”中也提到:“要读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咨询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理解学生情绪表达,分析学生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与自身的品质与行为有关,也与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他们种种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只要我们老师用“爱”心去陪伴,用耐心去倾听,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必然会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真正的需要,再对症下药,教育效果会必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