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完美相机 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标签:
it |
这其实P&E之时的一篇采访后记,恍然发现一直没有推送博客。希望没有过了气。
前田先生(尼康Coolpix A的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荣作先生)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如果问我心中相对完美的相机的话,目前我会选择Coolpix A”显然对于一个严谨的日本技术研发人员而言,说这句话除去自信之外还是需要些许勇气的。我可以看出前田先生话语间带着些许腼腆。而今回想来这倒是颇为真实而又可爱的状态。
2013年P&E开幕前的一天,我们荣幸的采访了尼康Coolpix A的研发人员。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台机器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意。可以说这是一台让人一眼调不出明显毛病的产品。如果仔细去考量或许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可以改进。那或许就不是疑问,而更多的建议。而访谈之时我心中只存在着这样几个小小的想法。1、Coolpix A的设计风格(我并没有感觉Coolpix A在设计上有多少的不合理,只是在复古风正劲的时间推出这样一款简洁风格的产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2、关于相机性能上一些相对尼康本身滞后的因素(其实就是图像处理器)。3.设计的初衷(偏重于选择28mm的缘由)4、CoolpixA的平衡与突破。
http://t0.fansimg.com/uploads2013/05/userid329097time20130514032316at31.jpg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
1.关于Coolpix A的设计风格
其实当北端秀行先生亮出“简单执着 视界由我”这个Coolpix A的solgan的时候。我心里大抵也就明白了尼康为何选择这样的设计风格。按照的前田先生的说法他们同样的也考虑过相机这样或那样的外形,其中也包括了复古的设计风格。但是最后选择这样的风格,只是希望用户可以更专注于这款产品的真正价值——影像的输出。
http://t1.fansimg.com/uploads2013/04/userid308369time20130402145842at28.jpg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
想来这个观点我个人是非常认可。尽管我也偏爱X100的复古风格。但是倘若那只是一个花瓶的话,我想我也不会选择,这个观点应该并不属于特立独行。前提还是画质,当然也不能有太多的性能短板。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和编辑部的另一个以适马DP为例进行了一次操作性和画质孰重孰轻的讨论。当然我个人认为画质是一款相机的根本,但是基本的操作性是应该或者说是必须满足的。回到尼康的Coolpix A抛开外观,尼康Coolpix A无论在操作性能还是在画质上都属于颇为中规中矩的。诉求忠实还原的尼康(与前田荣作先生会后简单沟通时提及的内容)显然不会给予画面太多的浓妆艳抹,甚至忘了可以通过JPG去粉饰一下。只是希望用户尽可能的用RAW去还原画面的本像。但对于尼康而言这样的做法或许会有一些冒险,定位在专业摄影师备机固然是可以获得相当的专业青睐。只是是否可以带来量上的突破其实还是需要圈外人的推崇,这点上卡西欧TR100给予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我个人的对于这个观点的认可是否具有普遍性,我确实没有这份自信。
2、关于相机性能上一些相对尼康本身滞后的因素(其实就是图像处理器)
前田荣作先生认为Coolpix A 采用EXPEED 2同样可以发挥相当不错的水平,尼康会为每一台相机配备最合适的元素。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有一定可能,但是更多的是因为Coolpix A过长的研发时间。其实,正如之前很多圈内用户所猜测的那样,前田先生也承认其实Coolpix A并不是一款“新鲜”的产品。五年前的灵感,三年前的着手研发,2013年的成型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Coolpix A。在那段时间里Coolpix A享受着不断的变化,从外形风格到镜头焦段,几乎每个细节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着。所以采用当时还属于新鲜货的EXPEED2也并不为过。当然就这款1600万像素的Coolpix A使用EXPEED2也确实绰绰有余。只是或许会有些人认为这缺乏一点诚意。
http://t3.fansimg.com/uploads2013/04/userid308369time20130402140814at59.png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 | http://t0.fansimg.com/uploads2013/04/userid308369time20130402140816at46.png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 |
当然由此衍生出的另一个观点也确实值得思考,有人说尼康的反应有些过慢,并不适合于飞速发展的节奏,倘若两年前发表或许Coolpix A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确实,如果以如今的操作性能和图像质量来看,Coolpix A在当时绝对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的一款产品,甚至无低通滤镜传感器的应用他也会成为第一款。但对于严谨的尼康而言,迅速反应暂时还不属于他的节奏。尽管这两年尼康也会给予人们一种开放的灵敏的感觉。(D800、D7100等等)。我们只能说给予尼康一些时间也许他可以兼顾的更好。突破的更稳健一些。
3.设计的初衷(偏重于选择28mm的缘由)
35mm一定会有的,这是前田先生在回答一些问题时给我的感受,他先是比较直白的说“我们也尝试过不同的镜头搭配如35mm”,随后在另一个问题上又略带隐晦的说“我们先尝试一下28mm毕竟他比较应用性比较强一些,我们也想看看市场反馈如何。”
http://t0.fansimg.com/uploads2013/03/userid308369time20130329074640at82.jpg尼康前田荣作访谈后记" />
我相信35mm应该很快与用户见面,作为有28ti及35ti历史的尼康而言没有理由的只尝试一种焦段。只是需要思考的是35mm如果推出后的意义。如何在X100s以及RX1之后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价格因素等等都是颇为值得考虑的问题。即使是现在的Coolpix A也不得不考虑后来的理光GR所形成的竞争。
4、CoolpixA的平衡与突破。
这个问题我并没有获得一个直接的答案,甚至没有询问,因为无论是否询问都不会得到正面的答案。
Coolpix A传感器与机身尺寸间的最好平衡点也是最有力的突破,且不论Coolpix A是否真的如前田先生所言的那般完美,至少,尼康愿意在数码时代尝试一种全新的影像呈现方式就应该给予肯定。尽管这并不是第一台DX画幅的不可换镜数码相机。但从便携和画质二者的兼顾来看,发布之时的Coolpix A确实是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可以在当时说没有之一。单凭这点尼康的贡献并不逊色于混合式取景的X100。他给予用户传达了这样一种讯息。DX画幅的数码相机原来是可以做的更小巧更便携的。想来这既是中平衡与兼顾,也是创新与突破吧。